“窗外风声像怪兽在咆哮,吊灯晃得像秋千,我住的28楼,感觉整栋楼都在‘跳舞’!”超强台风“桦加沙”登陆广东时,珠海朋友小A在朋友圈里发的“实况”,瞬间刷屏。2025年9月24日,这场16级超强台风横扫广东沿海,珠海、深圳、香港等地都受到了严重影响。狂风暴雨、海水倒灌,高层建筑的“晃动感”更是让不少高层住户心惊肉跳,小A甚至看到小区物业通知25层以上居民紧急疏散,心里咯噔一下。
这种“楼晃晃”的感觉,是不是让你瞬间脑补出电影里大楼倾斜的惊险画面?别急,其实这恰恰是现代建筑在向你“示好”!你可能不知道,你家那栋高楼,其实是个“柔韧高手”,它摇摆起来,反而比“硬邦邦”地站着更安全,是不是有点反直觉?
一位北京的建筑工程师朱先生就解释说,现代建筑设计时,早就把台风、地震这些“大场面”考虑进去了。高层建筑在强风中产生轻微晃动,就像武术高手顺势卸力,又如晾衣杆上的床单随风飘动而不被扯破,这正是“以柔克刚”的设计智慧,是为了释放风力,保持结构安全。有些超百米的建筑,还会安装“阻尼器”,就像给大楼装了个“定海神针”。比如上海中心大厦的“上海慧眼”阻尼器,这个重达1000吨的巨型摆锤,能在强风中将楼体摆动幅度从1.2米压缩至0.5米,相当于把10级大风的破坏力直接“腰斩”,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受到的晃动大幅降低,原来这才是它在默默守护你!
所以,当你在台风天感受到“楼晃晃”时,与其恐慌,不如把它看作是建筑工程师们在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为你筑起一道看不见的安全屏障。他们用智慧和汗水,让这些钢筋水泥的“巨人”拥有了应对自然挑战的“柔性”,守护着我们在高空中的安稳生活。
当然,安全无小事。虽然楼体本身结构安全,但台风的威力依然不容小觑。珠海等地疏散高层居民,更多是担心高层玻璃在狂风中被吹碎,碎片飞溅造成危险。所以,台风来袭,除了相信建筑的“柔韧”,我们自己也要做好“硬核”防护:提前检查门窗是否关紧,贴上“米”字胶带加固玻璃,搬离阳台上的花盆杂物,备好应急物资。就像老广们常说的,“唔怕一万,最怕万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多一分准备,就多一分安心。
台风终会过去,生活还要继续。面对大自然的强大,我们不必过度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多一份了解,少一份焦虑;多一份准备,少一份损失。风雨过后,城市会慢慢恢复生机,湿漉漉的街道上会再次洒满阳光。如果心里还有些不安,不妨和身边的家人朋友聊聊,互相打气。愿每一个在台风中坚守的朋友,都能平安度过,风雨过后,依然能看到那道属于南方的彩虹。别忘了,我们都在这里,一起守望相助,风雨同舟,这不就是我们最“硬核”的底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