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跟宏远闹掰了才走的?”
直播间里,这条评论就这么冷不丁地跳了出来,在满屏的“阿日帅”和礼物特效里,显得特别扎眼。换做别人,可能就直接忽略了,或者打个哈哈就过去。
可屏幕那头的人是曾繁日。
那个在广东队打了五年球,干了所有脏活累活,把自己练成一身肌肉疙瘩,就为了能在那个明星云集的阵容里,捞到那么几分钟上场时间的阿日。他职业生涯里最高光的时刻,大概就是被主教练杜锋指着鼻子骂,那句“阿日,你硬一点行不行”几乎成了球迷圈里的一个梗。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他就是个愣头青,一个球场上的“恶汉”,干架总有他,犯规名单上少不了他。这样一个看起来脾气不怎么样的角色球员,安安静静地离开了一支冠军队伍,去了南京同曦,然后又渐渐淡出视野,这背后要是没点故事,球迷们自己都觉得不合理。大家私底下猜了无数个版本,是不是和教练有矛盾了?还是和哪个大佬不对付?
所以,当那个尖锐的问题被抛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等着看他怎么接。是瞬间黑脸,还是尴尬地转移话题?
结果曾繁日“噗”一声笑了出来,是那种发自内心的、觉得这事儿特别荒唐的笑。他对着镜头,带着点无奈又好笑的语气说:“太搞笑了你们,真没有矛盾。就是合同到期了,球队有新的规划,我也想换个环境,就这么简单个事儿。”
他说得那么云淡风轻,好像在说一件别人的事。
可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吗?一个把五年青春都耗在板凳末端和垃圾时间里的球员,离开时能有多洒脱?我们总喜欢给别人的故事加上各种戏剧性的注脚,因为平淡的现实实在太没有吸引力了。一个球员的离开,必须是“被清洗”、“将帅失和”、“更衣室爆炸”,这样才够劲爆,才够我们这些看客咀嚼品味。
而真相,往往就是那个最无聊的选项:合同到 期了,大家和平分手,江湖再见。
其实,曾繁日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在场上只会瞪眼挥肘的愣头青了。他在直播间里,对答如流,甚至还会自嘲。有人调侃他当年打球的那些“黑历史”,他也不生气,就跟着一块儿笑。他好像终于找到了一个能让自己放松下来的壳,不用再扮演那个强硬的角色。
在广东队,他需要“硬”,因为那是他的生存之道。他没有徐杰的灵气,没有胡明轩的帅气和技术,更没有大哥易建联那样的绝对统治力。他能给球队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去消耗对手,去搅乱战局。他就像一颗钉子,被教练砸进最硬的木头里,至于会不会弯,没人关心。
现在,他离开了那片需要他“硬”起来的战场,反而变得柔软了。这种转变,比任何关于他离队的“内幕”都更让人唏嘘。那个曾经我们以为的“恶汉”,原来只是一个努力打工,合同到期就另谋出路的普通人。
他还在直播里说,很感谢广东队,感谢杜指导,没有那段经历就没有现在的他。这话听起来很客套,但从他嘴里说出来,却有几分真诚。毕竟,不是谁都有机会被冠军教头指着鼻子骂,还骂出圈的。
或许我们都该承认,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所谓矛盾,不过是自己脑补出来的一场大戏。而当事人,早就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和自己的过去和解了。球场上的恩怨,可能真的就留在了球场上。
至于那个硬汉阿日,他可能真的就留在了那个需要他硬的时代里。现在坐在我们面前的,只是一个叫曾繁日的年轻人,在为自己的下一段人生,努力地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