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7日傍晚,日本首相石破茂在首相官邸召开紧急记者会,宣布辞去自民党总裁职务。这一刻,日本政坛的“多米诺骨牌”轰然倒塌,其声响远超东京湾的潮汐。石破茂,这位本应任期至2027年9月的政治家,却在执政不到一年后便黯然离场,其仓促谢幕不仅是个人政治生涯的终结,更是日本政治深层结构性危机的又一次爆发,预示着一场深刻而复杂的权力重塑与政策迷航。
石破茂的辞职绝非偶然,而是长期累积的政治压力的必然结果。自2024年9月当选自民党总裁以来,他的执政联盟便如履薄冰。2024年10月的众议院选举,自民党与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丧失过半议席,已是警钟长鸣。而2025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中,执政联盟再次失利,彻底将日本国会推入众参两院均未过半的“扭曲国会”深渊。党内“倒石破”的呼声如潮水般涌来,以自民党内唯一派阀“麻生派”领袖麻生太郎为首的势力,更是步步紧逼,推动提前举行总裁选举,要求过半数议员和代表提交书面文件。面对党内外的双重重压与政权运作的举步维艰,石破茂最终选择“体面”辞职,以避免党内进一步的分裂,这与其说是主动让贤,不如说是被政治现实无情地“请”下了舞台。
石破茂的离任,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立即启动了自民党总裁选举的残酷角逐。前经济安保相高市早苗、农林水产相小泉进次郎、官房长官林芳正等一众政治明星,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在这场权力游戏中一决高下。高市早苗,作为保守派的代表,虽在民调中获得一定支持,但其激进的政治立场和日本政坛对女性首相的传统阻力,都可能成为她问鼎的障碍。小泉进次郎,凭借其父小泉纯一郎的光环和改革者的形象,在年轻选民中颇具魅力,但其相对稚嫩的从政经验,能否驾驭日本当前复杂的内外挑战,仍是未知数。至于林芳正,虽经验丰富且具“国际派”形象,却缺乏强有力的派阀支持,其胜选概率相对较低,甚至可能成为其他候选人的“抬轿者”。此次选举极有可能采取“简易型”方式,即国会议员票比重加大,这意味着派阀的组织动员能力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党内的权力斗争和派系分化。
无论最终谁能坐上首相宝座,都将面对“扭曲国会”这一严峻的政治现实。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众参两院均不占多数,新政府推行任何预算案和法案都将异常艰难,必须依赖与在野党的复杂协商与妥协。然而,在野党如立宪民主党、日本维新会、国民民主党等,目前也处于分裂状态,且态度强硬,不愿轻易与自民党合作。这种僵局迫使自民党可能需要拉拢其他政党组建三党联盟,但此举困难重重,不仅会严重拖慢政策效率,更会加剧市场对日本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日本政治的碎片化和内耗,将成为其经济复苏道路上的巨大绊脚石。
此次政治震荡对日本经济复苏构成直接威胁。石破茂政府在执政期间,未能有效解决实际工资下降、物价高企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反而为继任者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尽管日美关税谈判暂时达成协议,但日本在开放大米等农产品市场上的全面让步,恐将引发国内“农业票仓”的强烈不满,并可能影响未来的贸易策略。政治的不稳定将直接阻碍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使得日本经济在内需疲软和外部不确定性的双重夹击下,难以摆脱长期停滞的泥沼。
石破茂的辞职,是日本政坛“多米诺骨牌”倒下的第一张牌,但绝不会是最后一张。它不仅揭示了自民党内部权力斗争的激烈与无情,更暴露了日本政治体制在应对民意变化和执政困境时的脆弱与僵化。未来的日本政坛,预计将进入一个更加不确定和碎片化的时代,政治力量的重组与博弈将持续进行,甚至可能再次陷入“一年一相”的混乱局面。这种无休止的“旋转门”式政治,必将消耗日本的国力,削弱其应对内外挑战的能力,使其在全球竞争中愈发被动。日本亟需一位能够超越派阀利益、凝聚国民共识、稳定政局并有效应对内外挑战的领导者,否则,政治的持续动荡将成为阻碍国家发展的巨大阻力,最终将日本推向一个无法预测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