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成都国际车展豪车退场,国产霸屏,“新势力”把车展玩成了嘉年华?
要说中国人为了买辆车有多拼,但凡看过2025成都车展的人,能不能别哭,我先替你擦擦泪——今年的成都车展,场面之冷清,简直都能拿来熬凉面。要不是主办方死撑着“金九银十”的牌面,真有点像邻居家洗脚房打烊前最后一拨顾客。超豪华品牌冷锅里蹦不出豆,媒体舞台连幕布都没挂,某些车企连新车都懒得端,直接新配色、新七座,甚至价格表都懒得藏,摊手一摆,卖车还是卖瓜,傻傻分不清楚。就差现场呐喊一句“打折甩卖,最后三天,错过再等365天”了!
可别急着吐槽,这场“看似寡淡实则暗流涌动”的车展,主打一个“大变天”中国品牌组团上阵,海外大佬低头学艺,AI智慧抢镜,新能源车铺天盖地,一波接一波,看得人是直呼过瘾。咱就说,这年头,谁还没点潮流基因?成都车展当真不是“车模+香车”的陈年老梗了,直接变成“科技+智能+文旅”的新型综合体。你管这叫展销会?那可比寻常促销多点诚意!
中国车,大碗宽面,“组团”上天台
往年成都车展,海外品牌各显神通,德日美轮番搅局,典型的“豪门盛宴”。可今年咱见着啥?一串串中国车企满编出战,甭管是奇瑞、比亚迪还是长安,直接包馆入驻,架势拉满。新车数量70%都是自己家人包揽,同比去年刷了一大截,主流中国品牌更是占到将近一半。放在东北话里说,这叫啥?“自家人不说两家话,这摊儿全是我罩着。”国产车坐镇“专馆”,撇得海外品牌一边啃馒头。
跟早十年“崇洋媚外”不同,如今中国品牌讲究讲团体荣誉感,这不仅是新闻八卦的谈资,也是产业升级活生生的注解。话糙理不糙划拉划拉,自主品牌早就不是“廉价平替”、“技术学徒”,而是实打实的主角了。比亚迪直接把全球销量扛肩上,长安、奇瑞分馆而治,产品线多到你抠脚都看不过来。比如比亚迪展出的电动车型,科技感、便利性全方位拉满,空间、配置、续航,一辆比一辆能打。谁还在乎那两三款人气外资车还转不转型?,墙里开花墙外也香!
海外大牌变脸快,新能源+本土化,秀的不止是肌肉
说到海外车企,没想到今年画风一变,主打“电动化”加“本土化”双保险。别克、大众、丰田纷纷各自单开新能源馆,新能源新车快占到一半,涨幅10个点,明晃晃地告诉你油车那点老江湖劲儿,管不住新能源小鲜肉的野心了。宝马搞起“曜夜新装”,MINI、smart轮番改造,连奔驰AMG都躬身入局,性能、颜值双修,怕是生怕被“新势力”彻底拍死在沙滩上。
有人说,这是洋品牌妥协吗?其实人家也是被用户教育得明明白白。市场没傻子,这年头谁都想分新能源的蛋糕。以前推个混动都藏着掖着,如今技术联姻、头部供应商一起玩智能,合资车终于不是“你说我学”,而是真刀真枪自己上手。老外都玩起“个性改装”,JCW、BRABUS一顿操作,时尚达人都坐不住了,开MINI去KTV都觉着自己酷得冒泡。话又说回来,市场风向标可不是嘴上说说,得真金白银地下注才算数。
AI智能,谁还不是点科技狠活,成都车展配齐未来感
要是说今年车展没有点“互联网大厂发烧友”的气息,那就认栽了。AI大模型的风掀得堪比东风起,新能源车里9成用上AI,连老妈买车都问一句“这AI能不能帮我导航做饭带娃顺带报个警?”你看人家Deepseek,直接AI上车,坐舱、智驾、机器人一条龙服务,芯片、电池迭代扎堆亮相,恨不得演示一下机器人跳川剧变脸。新品发布会上,18.6%都说和AI大模型有关系,新能源成了搞AI的最忠实“小迷弟”。
体验区这头,比拼的不是谁的车快,而是谁家的中控屏大。10寸的屏?小孩儿玩具!主流标配15-16英寸,顶配干到17英寸以上。就是后排还可怜点,毕竟空间和成本有点顶不住。不过咱老百姓也不瞎,开个家用车,副驾能刷剧就不错了。也难怪,有人开玩笑说“上个厕所都能用AI盯着,咱开车咋能缺这科技活儿?”
新能源齐飞,全场“降价”成新时尚
新能源新车,已经把燃油车摁在地上摩擦了。新车占比超过七成,不但比去年多了9个百分点,全新车系更是高达38.5%,燃油车那边死磕新配色、新动力、新套件,至于车迷是不是会被这些“新瓶装旧酒”吓回老黄历,恐怕主机厂自己都急得掉头发。不过新能源圈子热闹了,有卖点不说,连新车上市都搞“限时直降”,明码标价,不怕人比。18.4%的新车上市当天降价,比咱家楼下菜市场还要懂行情。忘了补贴价?没关系,厂家自己贴钱,消费体验直接升级。曾经还得烧脑看说明,如今“降价到位,买完就走”,谁能顶得住?
六座成新宠,大空间就是硬通货
值得一提,今年多座车型要“坐”出天际。新增第三排的车占比快三成,六座车型直奔两成。想当年,五座不够用,七座嫌挤,如今六座成香饽饽。买得起的准客户要的不是“人多座少”,而是“空间任性”。厂家思路巨清晰,七座不如六座香,这才叫会整活儿。你看试驾区一家老小,奶奶坐第三排都能翘起二郎腿,厂家笑得合不拢嘴,车主在旁边比大拇指。买单的人多,六座就成了新门面。明年说不定八座、九座变爆款,咱就等着看。
车展搞得像新年“盲盒”,首发/预售一大堆
今年另外一个新花活,首发/预售新车猛增11个点,直接抢下61%地盘。厂家这算盘精着呢,上市钱都没赚到,先收个订金看市场水温,啥用户需求、定价策略,都能更精准地“云调试”。消费者心里也乐呵“先下个定,等上市正好薅点福利。”其实谁都精,扫码付款、砍一刀的段子早就烂熟于胸。能预售,永远比上市等价买要多点情怀,厂家和买家全套互动,像极了过年刮刮乐。
除了看车还得生活联动,车展成城市嘉年华
但凡看过以往车展的人都懂,谁还不是奔新款、看靓模、撸贴纸?2025年成都车展直接“升级换代”,文旅、商圈、消费统统融进来。凭车票头可享受全城近千家餐饮文旅专属折扣,分分钟把买车消费与生活体验绑定得紧紧的。这么一来,车展不是个“高大上”的展销,而是巨接地气的城市嘉年华。去年你还搂着展台蹭车模合影,今年得排队比拼谁吃的火锅更多。车展成朋友圈猎奇打卡新地标,一场嘉年华式买车盛典,谁能抵抗?这波操作可比隔壁某电商“造节”有看头!
看似风平浪静,其实江湖暗涌
看着热热闹闹,实则各家比拼更白热化。合资车企主动变阵,本土大牌花样百出,却没有“铁饭碗”。新能源流量拉满,但品牌壁垒不稳。厂家又要揪着成本过日子,还得防着对手一夜之间抄底价格。全场降价,爽到消费者,难受的是账面数字。凡事有利有弊,“卷”到卷掉的是利润,也是效率。车主体验“极致”,企业怕是要“极寒”。历史告诉我们,行业大变,也曾有被淘汰的豪门。这场暗流涌动之下,谁家还敢高枕无忧?
更何况,国外大鳄一旦布局到位,眼下技术、市场、价格战,随时都能风云变色。蒙着乐儿过日子,回头补课还得自个儿买单。新能源补贴那点红利已成过去,今后靠什么保证不变成下一个“大家电”?中国车企们,这激流刚刚开始,站得高、摔得疼。
突然暴雷,车市矛盾连环爆
说到这儿,来个脑瓜崩——成都车展其实暴露出一个残酷现实厂家卷产品、卷价格,用户倒好像更焦虑了。新车一大堆,配置升级、屏越做越大,可售后、维保、软件升级跟得上吗?厂家降价真的良心?小区停车场还够用么?新能源浪潮下,油车主们忧心忡忡,生怕成为“时代弃儿”。买个六座大空间,结果第三排还是挤得像回老家坐绿皮火车。汽车技术飞升,用户体验却常常掉链子。更别说,“AI赋能”还没普及呢,一堆行业标准、法规、用车习惯、配套基建,问题堆得跟冬储萝卜一样高。你追我赶忙着新车上市,别忘了路得修好、政策跟上、充电桩得全覆盖。不然再花哨的发布会,用户只能“用脚投票”。
2025年,表面欣欣向荣,实则荆棘丛生
你以为一通操作就天下太平了?不好意思,车展高潮背后往往是更难搞的现实。新能源补贴政策退潮,许多厂商就差没上天台跳大神。城市基础配套不给力,用户买回去还得自己琢磨怎么充电。有的人欢天喜地首发预定,回头产品延期几个月。市面儿上智能系统没少花钱,结果APP还卡成PPT。厂家一边撒钱补贴,一边又提心吊胆算成本。门面做足了,实打实的服务、升级、生态建设还是差口气儿。不同品牌智能科技火力全开,可老百姓内心真正满意吗?“买前看花眼,买后掏的钱包心凉”,这才是大实话。
“AI赋能”、“智慧出行”,说得天花乱坠,究竟有几家真正在乎脚下的“土”,关注停车、充电、实用性这一摊“生活碎事”?可别搞成技术噱头一地鸡毛,到头来变成“空中楼阁”。
写到就和大家掏心窝说说吧
说成都车展是消费新场景、科技升级的典范,好好好,你们说啥都对。厂家拼命搞首发、预售、降价,主打一个“卷王”色彩,咱买家嬉皮笑脸表面乐呵,心里那点盘算还不是“能不能再便宜点?服务能不能再贴心点?”新技术新颜值,价格战花样百出。大厂们一拥而上,但别光看表面风光,里头的压力和暗礁可不少。消费者要得是实惠、性价比、体验,不是遥不可及的“科技秀”。咱得敲醒一句今天你觉得“卷”的是对手,明天说不定你就成了配角。汽车行业风口常在,哪有永远的赢家?
你觉得国产车拼团上阵、“卷”技术、拼价格,真能让咱老百姓笑到最后?还是说这一波车企花式“降价换市场”,终究加大行业内卷、滋生隐忧?有人欣喜“实惠”,有人质疑“套路”,你怎么看——2025年车展这种“热闹”,是真风光,还是虚火旺?评论区给我把你的“大实话”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