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一个清晨,平壤肃穆的广场上,金正恩俯身轻抚覆盖朝鲜国旗的棺木,泪水划过脸颊。 棺木中躺着六名赴俄作战阵亡的士兵,现场年轻人高呼“复仇”口号。
朝韩边境响起刺耳的枪声,30名朝鲜军人突然越过军事分界线,韩国军队用大口径机枪扫射警告,虽无人伤亡,半岛火药味瞬间弥漫。 这两件事看似独立,实则紧密咬合着俄乌战场齿轮的转动。
普京刚与特朗普在阿拉斯加结束“一对一”密谈,白宫曾高调预告“普泽会可能在8月底举行”。 但短短一周后,克里姆林宫态度急转。俄外长拉夫罗夫对着NBC镜头抛出一句:“目前没有任何会晤安排。 ”他强调,会晤需“议程准备妥当”,乌克兰显然“不够积极”。
这种转变背后是战场实力的硬支撑
基辅上空爆炸声撕裂夜空,俄军72架无人机配合导弹集群,12小时内轰炸乌克兰10处能源设施,首都防空警报彻夜长鸣。 此前,普京已公开嘉奖朝鲜在俄收复库尔斯克州时的军事支持,并暗示“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别想拿到”。
金正恩的眼泪绝非表演
朝鲜修改宪法,将韩国正式定为“头号敌国”,同时切断南北铁路公路联系,启动边境要塞化工事。 8月中旬的士兵告别仪式上,朝俄国旗并置,标语写着“鲜血铸就的友谊”,呼应去年签署的《俄朝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这份条约暗藏军事互助条款,规定一方受袭时另一方必须“抄家伙支援”。
朝韩边境的越界事件更暴露实战意图
韩国情报部门截获情报:朝鲜计划向俄乌战场增派3万兵力,部分已抵达俄边境。 作为交换,俄罗斯向朝鲜提供卫星技术、潜艇设计图,甚至帮其建造5000吨级神盾舰(俄22350型护卫舰翻版)。 这种“炮弹换技术”的捆绑,让朝鲜炮弹源源不断输往俄军前线。
面对俄朝联动,美国副总统万斯在8月24日紧急表态。 他承认特朗普此前“10天停战”威胁失效,改口称“美国希望半年内实现和平”,并透露已“多次联系中国协助结束冲突”。
他当天接受NBC采访时为对华关税“灭火”:“我们已对中国商品征收54%关税,不会再加新税。 ”这话看似示弱,实则暴露美国困境:既要中国调停,又怕制裁中国推高全球油价。
万斯的急切源于战场溃缩
乌克兰伤亡人数突破172万,兵源几近枯竭;欧盟第19轮对俄制裁因匈牙利反对濒临流产;特朗普政府内部对俄策略分裂,万斯曾放风“用军事手段逼俄和谈”,遭《华尔街日报》曝光后急删文澄清“被曲解”,俄方只冷淡回应:“哦,我们注意到了。 ”
就在万斯喊话中国同一天,普京做了一件让西方错愕的事:他通过美方特使,向中情局高官格罗斯转交一枚俄罗斯“勇气勋章”,因其子为俄作战阵亡。 这个动作既拉拢美国内部亲俄势力,又讽刺拜登政府“反俄狂热”。
特朗普则陷入两难
一方面,他私下向普京让步,抛出停火方案:乌克兰承认俄控克里米亚及乌东四州,换取俄停火;另一方面,泽连斯基在8月12日联合欧盟26国声明,誓言“绝不出让领土”。 当俄方要求泽连斯基赴莫斯科谈判时,特朗普只能尴尬承认:“普京可能不想谈,他俩处得像油和醋。 ”
万斯称“联系中国促和”时,欧美却拒绝让中国正式介入乌克兰安全保障谈判。 这种“私下求助、公开排斥”的矛盾,被俄外交部点破:“西方在给中国设局,想把调停失败的责任甩给中方。”
中方态度始终明确
4月万斯用“乡巴佬”辱华时,外交部直斥其“无知无礼”;8月面对调停请求,中方坚持“劝和促谈”,反对任何一方加剧紧张。 尤其在俄朝准同盟问题上,王毅会见拉夫罗夫时划出底线:中方理解俄朝合作应对压力,#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反对将冲突扩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