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跟我说,她外甥女和老板达成“口头约定”:从9月公司不替她交社保,把该交的钱直接打给她工资里,大家都省事多拿钱。听着像是“互惠”,其实埋了很大坑。
先说员工端的损失:每月少领几百,长期看是赔本买卖。医保、住院报销没了,一场大病可能把积蓄掏空;养老断档,退休金会大幅缩水;工伤、失业时没资格领待遇;生育时的津贴也成了空谈。
别被“自愿放弃”的字眼糊弄了。法律上用人单位与员工达成放弃社保的协议没有保障力,一旦员工维权,企业要把欠缴补回来,还得付滞纳金和罚款。
用人单位也别以为能占便宜。被查处后不仅得补缴,更可能影响企业征信、银行贷款和招投标资格,名誉受损的代价远超短期省下的钱。
如果公司提出这种“方案”,员工先别慌,做三件事:保留劳动同、工资条和聊天记录;要求公司出具书面说明并让其按规定补缴;必要时向社保局举报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
对灵活就业或想省钱的人来说,有替代方案:以个体户或灵活就业身份正常缴纳社保,虽然名义上花钱,但能保住医保和养老等权利,比冒险更划算。
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是“缴费基数被压低”。即便公司交社保,若按低基数缴纳,未来待遇也会被压缩。上班族要定期核对缴费明细,发现异常及时追查。
一句话:社保不是当月的“扣款”,它是给未来的一张安全单。眼前多拿一点工资换来后半生的不确定,这笔账千万别算错。
#百度带货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