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超食堂崛起:10元餐食如何重塑打工人用餐习惯

事件梗概:

时间:2023年底至2024年

地点:北京、广州等全国多地

人物:打工人、商超经营者

事件:随着生活成本上升,打工人逐渐将商场超市的美食区作为日常用餐的首选,以节省开支。商超也抓住这一趋势,纷纷改造或增设“大食堂”,提供平价、便捷的餐饮服务。例如,北京颐堤港的BHG超市、Albert Wang超市、物美超市、永辉超市、大润发等均推出自助餐或现制餐食,价格多在10-20元之间,吸引大量消费者。与此同时,商场整体餐饮化趋势明显,餐饮成为吸引客流的重要手段。尽管商超食堂在价格和便利性上具有优势,但在口味、菜品更新和服务体验上仍有提升空间。商超与餐饮的结合,正在改变传统餐饮市场的格局。

---

商超食堂:打工人的“穷鬼快乐老家”

“中午吃啥?”这个困扰无数打工人的灵魂问题,如今有了新答案——商场超市的大食堂。从北京到广州,从高端超市到社区卖场,商超正悄然变身打工人的“三餐食堂”,用10-20元的平价餐食,硬控了无数打工人的胃。

在北京朝阳区的颐堤港,BHG超市的B1层成了附近上班族的“快乐老家”。一家四口花50多块钱就能解决一顿午餐,人均10块,现场制作,还有用餐区。这样的性价比,让外卖和做饭都显得多余。而在号称“全北京最贵”的Albert Wang超市,打工人却不是为了买1600元一瓶的醋,而是冲着10块钱的猪肝拼盘和15元一荤一素的自助餐去的。商超食堂,正在用“穷鬼套餐”俘获打工人的心。

这种趋势并非偶然。随着生活成本上升,打工人对餐饮的需求从“精致漂亮”转向“实惠管饱”。下馆子太贵,外卖不放心,街边盒饭又怕不卫生,商超食堂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早餐7块钱的卷饼,午餐13-18元的盖饭,晚餐再来个15元的自助,20块钱就能解决一天的三餐。如果想换换口味,麻辣烫、韩式炸鸡、日本寿司、凉皮、炒饼……商超食堂应有尽有。

商超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需求。2023年底开始,全国各地的商超纷纷爆改“大食堂”。物美超市在中关村推出“物美大食堂”,13元的面食自助、19.9元的炒菜自助,无限畅吃,开业即爆火。永辉超市试水“社区食堂”,15元不限量自助,涵盖小碗菜、饺子、麻辣烫等20多个菜品。大润发在北京西红门店开设“莎莎大食堂”,19.9元60余种餐品,荤素搭配,水果甜点一应俱全。就连精品超市Olé也推出“Olé餐厅”,2荤1素19元,3荤1素23元,还附赠免费例汤。

商超食堂的崛起,不仅改变了打工人的用餐习惯,也在重塑传统餐饮市场的格局。过去,写字楼附近的餐饮店是打工人的首选,但随着商超食堂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白领选择放弃“精致饭”,转身拥抱“穷鬼套餐”。金融街的衰落和写字楼空置率的提高,更是加速了这一趋势。商超食堂,正在成为打工人的“新食堂”。

商超为何如此迷恋打工人?答案很简单: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生意。对打工人来说,商超食堂价格实惠、选择多样、环境干净,是解决三餐的理想选择。对商超来说,餐饮不仅能吸引客流,还能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顾客在超市就餐后,可能会顺便购买日用品、水果或零食,从而提升整体销售额。正如一位零售行业分析师所说:“餐饮作为高频消费场景,能够与零售形成天然互补。”

然而,商超食堂并非完美无缺。尽管价格实惠,但在口味、菜品更新和服务体验上仍有提升空间。有消费者反映,部分菜品的味道一般,更新速度较慢,吃久了容易腻。此外,就餐高峰期座位紧张、排队时间长,也影响了用餐体验。要想让“超市食堂”持续吸引顾客,商超还需要在菜品质量、服务效率和就餐环境上下功夫。

与此同时,商超食堂的崛起也在冲击传统餐饮市场。写字楼附近的餐饮店、社区小餐馆,甚至部分外卖商家,都面临着客流分化的压力。商超食堂依托成熟的供应链体系,通过规模化采购和集约化加工,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压低定价。这种优势,让传统餐饮店难以招架。

但商超食堂能否彻底颠覆传统餐饮市场,还有待观察。毕竟,不同地区的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存在差异,并非所有的商超都适合开设食堂。此外,餐饮行业的竞争不仅在于价格,更在于口味、服务和体验。商超食堂要想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还需要不断优化运营模式,提升自身竞争力。

无论如何,商超食堂的崛起,已经为打工人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在这个“穷鬼套餐”盛行的时代,商超食堂或许就是打工人的“快乐老家”。正如一位资深北漂所说:“我们不是去超市买东西的,我们是去吃饭的。”

商超食堂,正在用一碗平价饭,硬控打工人的胃。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