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侦察兵突袭越军哨所,却不知路上是否有地雷,连长弯腰捡起一坨马粪,没想到,这动作救了全连性命

1984年,侦察兵突袭越军哨所,却不知路上是否有地雷,这时,连长弯腰捡起一坨马粪:“是新鲜的,这条路没有埋地雷!”没想到,此举救了全连性命。

当时,中越边境局势一直紧张。

9 月 12 日深夜,54 军侦察连连长孙建国,带着战士们到了云南老山。他们的目标很明确 —— 越军 1026 师特工团设在 844 高地的前哨据点。

来这儿之前,他们已在原始丛林里潜伏 3 天,就等一个最合适的行动时机。

就在大家准备动手时,孙建国忽然发现地上有半块马粪。他弯腰捡起来,用手一摸,还有点余温。

凑近闻了闻,能闻到草料混着牲畜体温的味道。再用手指轻轻捻了捻,看到断口处有没消化完的玉米粒。

凭着这些,他立刻判断:这马粪是前一晚刚排出来的。

当时,越军为加固 844 高地的工事,已连续 3 天用骡马运建材。孙建国心里清楚,地雷最怕牲畜踩踏。

要是越军在这条路上埋了地雷,肯定不会让运建材的马帮从这儿过。

这时候,班长陆明凑过来,声音压得极低:“连长,这条路上真没地雷?之前咱们在这儿发现过越军的绊发雷啊。”

孙建国心里已经有谱,稍微想了想,马上下达作战命令:“陆明,带一部分人去路边布雷,切断 844 高地和外界的联系。”

他接着安排:“陈庆武跟我突袭哨棚,王国庆守外围。5 分钟后动手。”

凌晨 5 点 20 分,孙建国和战士们都准备好了。他们轻手轻脚往越军哨棚挪,还没到跟前,就听见棚里传来一阵接一阵的鼾声。

孙建国端着 64 式微声冲锋枪,借着微弱的光,看到棚里 3 个越军睡得正香。他没犹豫,扣动扳机,用三点射一下子解决了这 3 人。

冲进哨棚时,最后一个越军才惊醒,慌慌张张去摸枪。孙建国反应极快,匕首一划,对方当场没了气。

差不多同时,外面传来两声短促的爆炸 —— 是陆明在路口引爆了预设的地雷,战斗正式打响。

谁都没料到,这场突袭只持续了 58 秒,13 个越军全被歼灭。

战斗结束后,他们抓了个工兵少尉当俘虏。可这俘虏伤太重,押解回去的路上没撑住,死了。

孙建国带着战士们撤出雷区时,天边已经泛白,天快亮了。

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个越军哨所当天正打算扩建地堡,运建材的骡马队刚走没多久,侦察连就打过来了。

战后,当年的老兵一说起这事就感慨:“那泡马粪,真是救了全连人的命!”

其实在行动前一晚,越军特工还偷偷炸了我军一部炮侦雷达,上级正憋着一肚子火没处发。

没过多久,3 连的战报送了上去。昆明军区首长看完,一拍桌子大声说:“让越军好好看看,咱们侦察兵的刀子有多锋利!”

可很多人不知道,这场打得又快又顺的突袭,背后是战士们好几天的精心准备。

从 9 月 5 号开始,孙建国带战士们先后 4 次悄悄靠近 844 高地侦察。

越军的换岗时间、雷区分布,甚至炊事班几点做饭的规律,他们都摸得明明白白。

那段时间,他们在玉米地里潜伏了整整 72 小时。为了不被发现,用野草编伪装网盖在身上。

饿了就啃压缩饼干,渴了没水,就接雨水煮饼干吃。

正好赶上中秋那晚,战士胡昌盛抬头看到圆月,想起了家。但他没多说,悄悄把最后半块月饼塞给了受伤的战友。

而且撤退的时候也特别惊险。战士们带着俘虏撤到离 844 高地 300 米远的地方,高地上的越军终于反应过来。

两挺重机枪对着他们 “哒哒哒” 疯狂扫射,子弹打在岩石上,溅起一串又一串火星。

孙建国一看这情况,马上下令:“工兵,快布雷!”

3 枚压发雷很快埋在越军追兵必经之路,刚埋好就炸响了。

等越军绕开雷区再追过来时,孙建国带着侦察连的战士们,早趁着晨雾躲得没影了。

这次战斗还有个特别之处,就是把传统战术玩出了新花样。

比如通过越军后勤马帮的习惯,判断出路上没有地雷;用子母雷布置交叉火力压制敌人;撤退时还故意露假路线,迷惑追兵。

这些战术后来都被写进了军事教材,可在当时,全是孙建国带着战士们一边实战一边摸索出来的。

战后清点战果,有几个细节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被歼灭的 13 个越军里,7 个是工兵,他们的工兵锹上还沾着前一晚挖工事的新泥,看得出来刚忙完没多久。

那个被击毙的少尉排长,口袋里有封没写完的家信。信纸被鲜血浸透,只能隐约看到 “母亲保重” 四个字。

孙建国带战士们凯旋时,师长王佑铭亲自到阵地迎接。

这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将军,红着眼圈说:“你们这一仗,打得比我当年在上甘岭那场还漂亮!”

3 个月后,10 月 1 号,孙建国作为全军英模代表,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国庆 35 周年阅兵。

可他不知道,就在他站在城楼上时,844 高地旧址那边,越军特工正在收拾战友的遗体。

那些被地雷炸碎的肢体,直到现在,还让当年一些老兵一想起就害怕。

现在去军史展厅参观,还能看到那柄当年沾过越军鲜血的匕首。

看到这把匕首时,咱们该想想:所谓奇迹,从不是凭空来的,不过是把每个细节都考虑到极致,做好万全准备的结果。

就像那泡马粪,普通人眼里是脏东西,可在侦察兵眼里,却是打开胜利之门的关键。

这场战斗,也让所有人看到中国侦察兵的勇敢和智慧 —— 他们用行动守住了国家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