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议当众羞辱岳云鹏基本功差靠师父捧红后,郭德纲7天后的回应让500万网友破防

杨议当众羞辱岳云鹏基本功差靠师父捧红后,郭德纲7天后的回应让500万网友破防

“狗咬你,你不能咬狗,得继续赶路。”

这话从郭德纲嘴里说出来的时候,台下坐着的那些弟子们,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眼睛。

七天前的那个夜晚,杨议在直播间里把话说得毫不留情:“岳云鹏?基本功差得要命,全靠师父捧。德云社商业化把初心都丢光了。你看人家刘德华,那才叫真艺术家。”

屏幕前的观众炸了。热搜蹿得比什么都快。

我以为会有一场撕逼大战,血溅三尺那种。毕竟这是郭德纲,护犊子护到骨子里的郭德纲。

结果什么都没有。

整整七天,郭德纲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微博不更新,采访不接受。就连德云社内部的人都在窃窃私语,老板这是怎么了?

直到那场封箱演出。

他站在台上,还是那副样子。胖胖的身材,不算标准的普通话,手里摇着扇子。

“有人说我徒弟不行?”他慢吞吞地开口。

台下安静得可怕。

“哎,对喽!岳云鹏是差——点儿就成大师了!”

观众愣了三秒钟,然后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笑声。

“艺术这玩意儿,有人爱吃饺子有人爱面条。刘德华大哥还夸我京剧唱得不错呢,咱都是手艺人,和为贵嘛。”

就这么几句话,一场本该刀光剑影的厮杀,被他四两拨千斤地化解了。

岳云鹏站在侧幕,眼圈红了。

那个1973年生在天津普通人家的孩子,那个90年代独自闯荡北京屡遭拒绝的年轻人,那个曾经在地下室靠捡煤取暖一天只吃一顿饭的相声演员,现在成了这个样子。

2004年,岳云鹏还在餐馆洗碗。口音重,被人嘲笑。郭德纲看他表演豫剧,破格收徒。德云社内部一片反对声,说这孩子笨。

“这孩子老实,给他口饭吃。”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改变了一个河南农村孩子的命运。

可现在呢?这个行业变成了什么样子?

同行相轻,互相拆台。为了流量可以什么话都说,为了热度可以什么底线都不要。传统艺术被商业包装得面目全非,真正的匠人精神在哪里?

我想起郭德纲说过的另一句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玉树地震,他牵头义演筹款三百万。武汉疫情,第一时间捐款一百万。河南洪灾,五十多岁的人亲自当志愿者搬运物资。匿名资助的贫困学生里,有一个考上了北大。

德云社慈善基金每年资助一百名艺校生。相声下乡,京剧进校园,非遗传承中心。

这些事情杨议知道吗?那些指责德云社商业化的人知道吗?

或者说,他们在乎吗?

事后,杨议的老搭档接到了德云社演出的邀请。台上握手言和,台下掌声雷动。

“杨先生是前辈,他的批评督促我们进步。”郭德纲这样说。

刘德华看到新闻,点了个赞:“郭德纲大度。”

人民日报发文章,标题叫《从骂战到共赢,郭德纲示范正能量公关》。德云社粉丝涨了三十个百分点。

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

这个时代怎么了?做人需要这样小心翼翼吗?说句真话需要包装成段子吗?维护自己的徒弟需要用如此温和的方式吗?

“艺术不分学历,观众笑了才算。”这是郭德纲面对李宏烨博士挑衅时说的话。

“钱是工具,帮人才是福报。”这是他做慈善时常说的话。

“德云社的根不能断。”这是2010年风波时他含泪说的话。

现在又多了一句:“狗咬你,你不能咬狗,得继续赶路。”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悲哀。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现实面前的妥协,还是智者在浮躁时代的清醒?

也许都有吧。

岳云鹏后来发了条微博:“师父教我,感恩批评。”

短短八个字,背后是多少委屈和不甘。

这个曾经洗碗的孩子,现在要感恩那些羞辱他的人。这个世界,好像真的变了。

风过了,雨停了,太阳照常升起。

相声还要继续说下去。

只是不知道,还能说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