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需要《731》这类电影?日本最新动作说明一切 已签下军

老张刷手机时突然瞪圆了眼睛,差点把嘴里的茶水喷出来。

日本要在熊本县建军事基地,还要部署12式反舰导弹,这消息像记闷棍敲在他脑门上。

更绝的是,澳大利亚居然一口气买了11艘日本护卫舰,这可是二战结束后头一遭。

老张掰着手指头一算,距离日本投降纪念日就剩十天了,这节骨眼上搞这出,不是明摆着找不痛快吗?

记得1976年那会儿,日本信誓旦旦说要全面禁止武器出口,现在倒好,直接把脸打得啪啪响。

2014年安倍内阁就开始小动作不断,今天改个规则明天修个法案,跟挤牙膏似的,硬是把《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挤成了摆设。

这操作,活脱脱就是"温水煮青蛙",等大伙儿反应过来,人家连锅都端走了。

军事专家老王在节目里直拍桌子:"这套路我熟啊!当年德国就是这么一步步试探底线,最后把全世界都拖下水。"可不是嘛,1920年代德国也是先装乖卖惨,背地里偷偷摸摸搞军备。现在日本这军费涨得比房价还快,去年直接飙到GDP的2%,比北约那帮老牌军事强国还舍得下本钱。

网上有人嚷嚷:"老提南京大屠杀多没劲,要向前看!"这话听着就来气。好比有人把你家祖坟刨了,回头还劝你要大度,这不是找抽吗?《731》这类电影就像个警钟,时不时就得敲打敲打,省得有人好了伤疤忘了疼。三菱重工的生产线现在24小时连轴转,造出来的可不是玩具,是真刀真枪要人命的家伙什。

东京这波操作,活像在玩"切香肠"游戏。今天切一片,明天切一段,等大伙儿习惯成自然,整根香肠都进肚了。熊本那个军事基地,明面上说是防卫,可那12式导弹的射程都快够着别人家门口了。澳大利亚买的那些护卫舰,说是用来巡逻,可谁不知道这玩意改装改装就能当小型航母使?

历史老师讲过,二战前日本军部那帮人也是这么一步步试探的。先是在满洲搞事,国际社会装没看见;接着在华北挑事,列强们睁只眼闭只眼;等打到南京城下,想管都来不及了。现在这剧本,怎么看怎么眼熟。

军工企业的财报最近好看得不得了,股价蹭蹭往上涨。那边厢,靖国神社里照样有人去拜鬼,教科书里对侵略历史轻描淡写。这边厢,《731》电影的排片量倒是越来越少,有人嫌太血腥,有人嫌太压抑。可要是连这点血腥都不愿意看,等真刀真枪干起来的时候,哭都找不着调。

老张记得小时候听爷爷讲,当年日本兵进村时,连家里的铁锅都抢走造子弹。现在倒好,直接光明正大卖军火,还美其名曰"防卫装备转移"。这词儿整得挺洋气,可说到底不就是军火买卖吗?当年德国克虏伯的钢铁厂也是这么起家的,造着造着就造出虎式坦克来了。

电影院里的年轻人看着《南京照相馆》直抹眼泪,出了门就刷手机看日本动漫。这画面挺魔幻,可仔细想想也不矛盾。记住历史不是为了记仇,而是得长记性。就像老话说的,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现在这贼不光惦记,还正大光明地磨刀呢。

军事论坛上有人发帖:"日本这军力发展速度,再过十年得成啥样?"底下跟帖说什么的都有。最逗的是有个网友说:"怕啥,反正有《和平宪法》拴着呢!"结果立马被人怼回去:"醒醒吧兄弟,那宪法早被修改得跟筛子似的,漏洞比渔网还大。"

最近日本政客的发言越来越硬气,动不动就提"集体自卫权"。这话听着耳熟,当年希特勒也是这么一步步把德国绑上战车的。先说是自卫,接着是保护侨民,最后干脆直接开打。历史这玩意儿有时候就跟复读机似的,关键得有人愿意听。

本文只是休闲娱乐,不会及任何商业用途,假如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