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军突然深夜开火!集束弹真用了!洪玛奈这次真忍不住了!

地雷这玩意儿,踩上去那一刻才知道,历史原来真能炸人。

那是7月16日,天热得跟锅盖似的,泰国边境炸出一声巨响,一名士兵扑街倒地,骨头咔咔响得像踩到骨牌。

几天后,也就是23号,第二声炸响,又一人重伤,这次,直接截肢。

什么叫旧仇未了新仇再添?

这就叫冤冤相报,踩雷不停。

不出意外地,一场外交甩锅战开演,像极了两个邻居在围墙边吵架,骂到最后干脆扔了炸鸡腿当然,这炸鸡腿,换成了集·束·弹。

讲真,集束弹这种东西,用过的都说爽,但挨过的也都说惨。

泰国这次算是直接把战术需要四个字贴脸开大:我没签《禁用集束弹药公约》,所以我打你不犯法,还理直气壮。

一个国家嘴硬到这种程度,真的很泰。

柬埔寨那边能忍?

当然不能。

一边炮火连天,一边全网开麦:你丢的是子弹,我丢的是证据联合国、人道主义法、扫雷受阻、平民伤亡,哗啦啦一整车文件往泰国脸上砸。

可惜啊,这世界从来不是讲理能赢的地方。

时间跳一跳,来到7月24日,边境火光冲天。

马来西亚那会儿还想当调解人,估计已经准备好流程图和PPT了,结果25号凌晨,泰国悄悄给P键一按,又来一发,调解泡汤。

一句话前脚谈判,后脚投弹,这操作,熟得像老赖玩套路。

其实不管谁先开的火,13人死、71人伤的柬埔寨民众,还有20多位被炸成废墟的泰国平民,反正都成了战术效率的副作用。

更别提那13万人,背着锅碗瓢盆逃离战区,像极了一场难民版的《极速前进》。

当然,你要真把这事看成一场踩雷引战的偶发事件,那你就太小看人类的记仇能力了。

得追到19世纪末,法国人那会儿拿根破尺划边界的时候,就给这场仗埋下了地雷。

柏威夏寺、塔克罗贝寺、大塔莫安寺,个个都不是景点,是定价权,是话语权,是这地是我家的象征。

1962年国际法院说寺庙归柬,可道路归谁没说清拜托,通道都不归我,我去烧香还得翻墙?

这可不仅是地图上画的一道线,而是两国百年恩怨的投影柬埔寨眼里,泰国是老压迫者;泰国眼里,柬埔寨是来找茬的邻居。

两边人民互相瞪眼,从边境瞪到历史课本,连小学生画画都不带画对方国旗的。

最滑稽的事是,踩雷那片地,很有可能就是冷战时候泰国自己埋的。

几十年过去,炸的是自己人。

这就叫历史的回旋镖,你丢得多潇洒,它飞回来就多响亮。

而泰国军方嘴上喊着战术,心里算盘打得比谁都清楚。

代理总理普坦那时候正头疼呢前总理刚被停职,政坛局势摇摇欲坠,这时候最管用的,是炮火,不是选票。

只要军方支持,老百姓情绪一上头,哪还管你外交崩不崩盘?

柬埔寨这边也没清闲到哪儿去。

洪森刚把位子交给洪玛奈,新首相上任第一仗就被炸,还不赶紧还击?

这一炸,经济民怨暂时被盖住,民族情绪哄上天,顺手还能立点强势接班人的人设。

他们都很清楚,老百姓是最好的盾,打仗不只是打枪,更是打舆论、打人心、打平台热搜。

集束弹之所以被骂,不是它炸得不够响,而是它炸完以后还留一堆没炸的。

这些小弹药像地上的蛇蛋,埋着埋着,几年后照样能炸出一场新闻发布会。

很多国家签了《禁用集束弹药公约》,但你猜,谁没签?

美国、俄罗斯、泰国,巧得不能再巧了。

泰国给26个国家发函解释自己不是坏人,只是迫不得已。

国际社会听了直翻白眼,嘴上说理解,心里想的是这不是你俩的老毛病吗。

马来西亚说要调停,中国和老挝让双方克制,联合国开了个闭门会,只有老挝真动作,抓了越境武装,还处理了掉到自己地界的炮弹。

可惜你讲规矩,对方扔的是集束弹,那你讲啥都像笑话。

贸易停了,旅游凉了,股市跌了,泰铢贬了,地雷还埋着,人还在跑,难民还在流动。

别说什么停火协议,就算两国真签了字,只要那4.6平方公里还没划清,只要那片稀土矿还没分完,这戏就没真正谢幕。

所以你问:以后会不会再打?

我只能说,下一次可能不是踩雷,而是摔跤,摔出一口气,能掀翻一场仗。

有时候,战争根本不需要理由,只要一口气没咽下去。

边境上的地雷也许可以扫清,但人心里的那根刺,埋得太深了。

你觉得呢?

地雷是历史埋的,炮弹是现实投的,这俩国家哪一个,才是这场仗的始作俑者?

又是谁,最该先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