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是一个层级的战机,当俄苏-57战斗机遇到歼二十战斗机时!

歼-20的菱形机头和S形进气道将雷达反射截面(RCS)压到0.001–0.05平方米,机身接缝处使用吸波螺丝,连舱门锯齿都经过隐身优化,堪称“全向隐形刺客”。

反观苏-57,直通式进气道暴露发动机叶片,铆接机身缝隙明显,RCS高达0.1–0.3平方米——相当于歼-20的100倍!

以色列媒体直言:苏-57的隐身设计像“苏-27升级版”,而歼-20是“为隐身而生的五代机”。

苏-57的“产品30”矢量发动机能完成“落叶飘”“眼镜蛇机动”,9秒短距起飞惊艳珠海航展。

但歼-20的2.5马赫极速(3060公里/小时)和2000公里作战半径,让它化身“超音速猎手”:无需花式机动,高速冲刺即可甩开敌机。

俄飞行员引以为傲的格斗术,在现代超视距战场上难有用武之地。

歼-20内置弹舱可挂6枚PL-15导弹,射程200公里,配合氮化镓雷达实现“先敌发现、先敌摧毁”。

苏-57虽宣称搭载射程300公里的R-37M导弹,但主弹舱仅容4枚,且外挂武器会破坏隐身性。

美军评价歼-20:“隐身突防+远程狙杀”的组合,让它在西太平洋战场极具威胁。

歼-20的分布式光电孔径系统(EODAS)实现360°战场透视,数据链直连预警机,指挥无人机群协同作战。

苏-57的N036雷达虽号称探测400公里目标,但砷化镓元件落后一代,电子战能力被指“勉强及格”。

更致命的是,俄军缺乏先进预警机支撑,苏-57常陷于“信息孤岛”。

苏-57在叙利亚、乌克兰击落14架敌机的战绩,被俄媒奉为“唯一经过实战检验的五代机”。

但细究发现:这些战果多为偷袭老旧战机,且俄军仅列装12架苏-57,难以形成体系战力。

歼-20虽未公开实战,但超过300架的规模已覆盖中国周边空域,南海、台海常态化巡航印证其战备成熟度。

苏-57延续苏霍伊“机动至上”的传统,试图用矢量发动机弥补隐身短板。

歼-20则彻底重构空战逻辑:隐身是核心,超音速巡航是手段,信息融合是大脑。

俄专家私下承认:“苏-57像加强版四代机,歼-20才是真正的五代机”。 当苏-57还在表演空中芭蕾时,歼-20已用体系作战重新定义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