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代机惊艳亮相!网友吐槽:西方还在画PPT

中国六代机歼-36密集试飞,无尾翼设计颠覆空战规则!

2024年12月26日,一架黑色三角翼战机从成都某机场腾空而起,机身线条如利刃划破天际,中国第六代战斗机歼-36的首次试飞,瞬间引爆全球军事圈。短短三个月内,这架代号“36011”的神秘战机已完成至少4次独立试飞,最近一次在2025年3月25日,全程无歼-20伴飞,飞行高度更低、速度更快,甚至展示了三发加力全开的震撼画面。 美国《战区》网站惊呼:“中国正以‘斯普特尼克时刻’的速度,将六代机从PPT变为现实!”

一、设计革命:无尾翼+三发引擎,西方图纸惨遭降维打击

歼-36最颠覆认知的,是彻底抛弃了传统战机的垂尾和平尾! 它采用菱形飞翼乘波体构型,机翼后缘分布着17个可动舵面,结合矢量喷口实现“无尾飞行”,雷达反射截面积(RCS)骤降至0.0001–0.001平方米,仅为歼-20的1/10,甚至比一只海鸥还小。 美军F-22的RCS约0.01平方米,这意味着歼-36在雷达屏幕上如同一粒尘埃,宙斯盾系统对其探测距离被压缩到20公里内,留给防空部队的反应时间不足30秒。

动力系统更是“暴力美学”的巅峰:三台涡扇-15变循环发动机呈品字形布局,总推力突破55.5吨,推重比超1.0! 中间那台竟是斜爆震冲压发动机,低速时由涡扇驱动巡航(1.8–2马赫),高速切换至冲压模式,瞬间飙至5–7马赫。这种设计直接戳破西方“六代机必用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的幻想,当美国还在为NGAD选型争吵时,中国已让三发系统飞出4.5马赫实测数据。

二、性能碾压:关岛快递+无人机蜂群,F-22沦为活靶子

歼-36的弹舱尺寸让美军倒吸冷气:主弹舱长达7.3米(超过B-21轰炸机),侧弹舱5米,总载弹量10吨。 它能塞进6枚射程500公里的霹雳-17超远程空空导弹,专杀预警机和加油机;或挂载2枚末端速度10马赫的鹰击-21反舰导弹,射程覆盖1500公里。 配合3000公里作战半径(加油后直达夏威夷),关岛安德森基地首次被纳入中国战机的常规打击圈。

更让西方绝望的是歼-36的“上帝视角”:机头全球最大孔径氮化镓雷达探测距离600公里,配合量子雷达与太赫兹传感器,可穿透F-35的隐身涂层。 座舱内,飞行员通过全息头盔获取三维战场态势,AI系统0.3秒生成战术方案,指挥200架攻击-11无人机组成蜂群,2025年模拟测试中,无人机诱骗敌方火力,歼-36远程狙杀12个高价值目标,交换比高达1:8。美军退役飞行员约翰·沃特斯哀叹:“这根本不是战斗机,而是空中巡洋舰! ”

三、战略破局:西太力量天平一夜倾斜

歼-36的密集试飞正迫使美国改写军事剧本。 2024年,美国耗资32亿美元单价的NGAD项目因成本失控暂停,五角大楼被迫用六代机技术升级F-35救急。 而中国凭借3D打印钛合金框架(减重30%)和智能制造,将歼-36成本压至8000万美元,仅为F-35的一半! 美军印太司令帕帕罗公开承认:歼-36的3马赫巡航+60千米升限,可无视标准-6(射高33千米)和S-400(射高30千米)拦截,对航母实施“高空投弹+大气层机动突防”。

亚太格局随之剧变。 日本紧急修订《中期防卫计划》,加速采购F-EX战机;台媒哀叹“台海空优平衡彻底瓦解”;美军则将60%的F-22后撤至关岛,被网友嘲讽“第一岛链已成纸枷锁”。 俄媒虽嘴硬称歼-36是“五代半”,却悄悄将苏-57出口报价下调20%,担心印度转向中国!

四、争议漩涡:三发设计是天才还是冒险?

尽管性能炸裂,歼-36仍陷于技术争议。 反对者质疑:三发设计导致结构增重,航程可能缩水至2700公里(低于歼-20的5500公里);取消侧弹舱削弱近距格斗能力,若被敌机贴身缠斗,或陷入“导弹射界死角”危机。 更有专家指出,其9G过载机动对飞行员抗荷能力提出极限挑战,而高超音速飞行的机体寿命仍是未知数。

然而2025年3月的试飞视频给出回应:歼-36在3马赫时速做零半径回旋,翼尖拉出等离子体尾迹,证明飞控系统已克服无尾翼布局的操控缺陷。 中国航空工程师更放出豪言:“我们牺牲格斗弹舱? 看看PL-17的400公里射程,敌机根本没机会靠近! ”

五、量产倒计时:南北双线碾压西方进度

成飞的歼-36并非孤军奋战。 沈飞与西飞同步推进另一款六代机验证,形成“南北双线竞争”。 参考歼-20从首飞到服役仅用6年,歼-36或于2027年建军百年时小批量交付。 对比之下,美国NGAD首飞拖延至2029年,英日意“全球作战空中计划”(GCAP)仍停留在炫酷模型阶段,网友调侃:“等西方六代机量产,歼-36都快退役了! ”

此刻,编号“36011”的黑色战机正掠过西北靶场上空。 它的机翼切割云层,身后是关岛焦虑的雷达波、华盛顿争吵的听证会、和一段被彻底改写的航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