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市场是缺乏流动性,每天一万多亿的交易量,现在的交易量无法撬动整个市场,所以我们的行情是结构化的。为了应对通缩,过去三年时间持续降息的策略,并没有改变市场持续不断的银行存量资金增加,现在补贴消费的政策,也没有解决国内过剩的问题。降息和补贴消费的作用不明显,现在又改变策略,开始吸收合并过剩产能,光伏吸收退出、限制新能源内卷、要求钢铁减产,其他行业可能还会出台限产退出的政策。
这是在施救经济和解决产能上的策略,还有在资金上的策略,那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解决方案。
2025年2月香港财政司明确要推动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2025年7月8日香港证监会宣布技术准备已就绪,即将公布实施细则。推动更多港股上市公司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吸引内地投资者直接用人民币交易。这样港股通的交易就省去换汇环节,降低汇率成本和手续费(预计单次交易成本降低67%),内地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的流向都提供更多的渠道,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出重要一步。
人民币国际化最大的障碍是人民币无法自由兑换,人民币之所以不能自由兑换是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所有的财富或者资产属于全体人民。所以在很多领域我们是限制国外资金的进入。
我们的人民币限制自由兑换也是这样,国内的交易只能是人民币交易,外币是无法自由在国内购置产业,直接限制人民币自由兑换,就算外资企业持有人民币也无法购置国内更多资产。
外资企业和个人无法购置资产,直接导致他们不愿意持有人民币,买什么东西都不自由方便。现在我们一直加大对外开放,这两年国内形势严峻,所以出台很多政策,2024年11月份六部委修改发布了新规允许外国自然人实施战略投资,放宽外国投资者的门槛从1亿美元或管理5亿美元降低5000万美元或管理3亿美元。不过总量限制所有境外投资者对单一个股合计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的30%。单家境外机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
我们为了全面对外开放,2025年6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取消“资本项目外汇收入不得用于购买自用住宅的限制,”允许外资企业和个人直接使用外汇购买住宅,但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仍保留限购政策。
看到了吧,都是这两年时间才开始减少限制,效果并不明显,资金限制多,这次香港市场人民币柜台交易可以增加一些人民币交易,外资和个人持有人民币可以多一项买人民币计价的股票资产。
国内的问题就是宽松货币会增加产能过剩,不宽松货币无法解决通缩,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吸引外资,借助外资,管理层又恐惧人民币国际化把控不住,很多机构都在赌管理层会出台重磅政策,除了国外机构,连中信证券都发文说现在有2014年行情的味道。
拭目以待
------------------------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