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批发市场,老张蹬着三轮车在摊位间穿梭,车斗里码着半人高的水果箱。后半

凌晨四点的批发市场,老张蹬着三轮车在摊位间穿梭,车斗里码着半人高的水果箱。后半夜的露水打湿了他的裤脚,他搓了搓冻僵的手,心里盘算着今天要进的西瓜还差两箱。隔壁摊主老王叼着烟卷调侃:“老张头,你这天天凌晨进货的架势,比外卖小哥还拼!”老张没接话,只是把最后一箱荔枝搬上车,箱盖上凝结的水珠顺着他开裂的指甲缝往下淌。

每天清晨六点,水果店卷帘门“哗啦”一声拉开,混着腐烂果香的冷气扑面而来。我蹲在货架前挑拣烂果,指尖被猕猴桃的绒毛刺得发痒。前天进的三十斤蓝莓,到下午就长了白霉,只能连盒带果切扔进垃圾桶。那盒被老公擦得锃亮的果切盒,让我想起上个月扔掉的十二盒车厘子——当时老公蹲在垃圾桶边嘟囔:“这颜色多正啊,扔了可惜。”可第二天,他就把坏果做成了果酱,抹在隔壁幼儿园订的面包上。

要说最头疼的还是进货节奏。上周六暴雨,老张照旧进了两箱麒麟瓜。结果雨把顾客都堵在家里,瓜堆在冷柜里蔫了三天,切开全是黑筋。倒不是心疼那两百多块钱,是看着那些瓜皮上的褶皱,就像老张熬红的眼角。隔壁水果店老板娘支招:“你这得学学预售啊!”她指着手机里的团购接龙说,“提前一天让顾客订货,按需进货能省不少。”

老张最近迷上了短视频。他举着自拍杆拍切芒果的刀工,镜头扫过案板上成堆的果核:“家人们看这芒果香不香?今天特价九块九!”评论区跳出一条:“老板,你家草莓咋有股酒味?”老张脸一红,转身把发软的草莓塞进果切机。现在他每天都要拍三条视频,有次拍到一半,冷藏柜突然跳闸,三十七度的热浪涌进来,镜头里的荔枝瞬间蔫成了暗红色。

社区张大妈成了我们的“情报员”。她退休前是超市主管,教我们把临期水果做成拼盘:“香蕉配草莓,淋点酸奶,年轻人就吃这套。”有回她带来个水果分拣器,扫码就能显示库存量。“你这榴莲库存超标啦!”她指着屏幕上的红字,“再不促销就得烂成肥料。”现在冷柜角落总堆着几盒“今日特惠”,用红胶带贴着“买一送一”。

最让我意外的是老张的“坏果回收计划”。他跟废品站老板磨破嘴皮,用烂果换纸箱。那些发霉的苹果核能晒干泡水喝,香蕉皮扔给楼下养羊的大爷。上个月光卖纸箱就赚了八百块,老张逢人就显摆:“这叫循环经济!”有回隔壁餐馆来收烂芒果做甜品,老张愣是多要了三斤排骨。

前几天区工会来调研,说政府有扶持政策。老张填表时手直抖:“真能申请到冷链补贴?”回来路上他买了两斤排骨,说是庆祝“政策曙光”。现在冷柜上新装了监控探头,屏幕上跳动着温度数据。有回我看见他半夜爬起来调温度,嘴里念叨:“香蕉要12度,芒果得10度...”

要说变化最大的还是老张。以前他见不得半点瑕疵,现在能把有点软的猕猴桃摆成心形拍照。前天有个网红来探店,老张紧张得把验货流程走了三遍,最后硬塞给人家两盒果切。晚上收摊时他瘫在椅子上:“这可比跑批发市场轻松多了。”

最近账本上的数字终于往上翘了点。坏果损耗从30%降到18%,社区团购接了二十多单。昨天老张算完账,神秘兮兮地掏出张皱巴巴的纸:“你看,这是银行的小额贷款广告。”我瞄了眼利率,把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利息都够买三十斤苹果了!”他嘿嘿一笑,转身去捣鼓新买的榨汁机。

夜深人静时,我常盯着冷柜里整齐码放的水果出神。那些带着露水的清晨,那些混着汗水的黄昏,还有水槽里永远洗不干净的果渣。老张说等赚了钱要装个监控,让我看看后半夜他进货的样子。其实我知道,他守着的不只是这些水果,是孩子下学期的学费,是老家修房子的存款,是俩人挤在水果箱上吃泡面的那些年。

(经营策略参考水果店损耗管理、社区营销、数字化转型等行业实践)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