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技术转手送人,量子设备反向采购,伊斯兰堡与安卡拉之间的秘密交易,正在撬动现代军事同盟的信任基石。
国际军事合作圈近日掀起一阵暗涌。巴基斯坦向土耳其移交JF-17战机雷达核心技术档案,同时反向采购土方量子通信设备。这一幕被网友调侃:“兄弟归兄弟,图纸得藏保险箱”。
这已不是巴基斯坦首次在关键技术转让上“走岔路”。在中巴合作深度推进的背景下,此番动作显得格外突兀。
01 技术转手,雷达机密成了“见面礼”
KLJ-7A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堪称中巴军工合作的标杆之作。探测距离突破180公里,能同时锁定15个目标并优先打击其中4个,技术指标直逼西方顶级雷达水平。
这套系统仅T/R组件就超过1200个,研发成本占整机造价的35%以上,说是JF-17战机的“眼睛”和“大脑”毫不为过。
然而巴方竟将这套北京明确限制转让的核心技术,直接交到了土耳其手中。
这明显违背了2012年中巴签署的《防务技术合作补充协定》——该协议白纸黑字要求关键技术转让需经双方共同认可。伊斯兰堡这次“先斩后奏”,让军事观察家们大跌眼镜。
02 土耳其的盘算,与巴基斯坦的“筹码”
安卡拉对这项技术渴求已久。其自主研发的TF-X“可汗”五代机正卡在雷达研发瓶颈上——国产MURAD雷达探测距离不足,处理能力有限。
JF-17的雷达技术恰能解其燃眉之急。
更值得警惕的是,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早有技术泄密的前科:曾将俄罗斯S-400防空系统的机密参数卖给美国,换得130亿美元回报;还通过巴基斯坦获得中国彩虹无人机技术,仿制出TB-2无人机,直接导致中国在中东损失20亿美元订单。
巴基斯坦则指望以此换取土耳其涡扇-13发动机技术,助推其“超级枭龙”计划。殊不知,在美国制裁压力下,土耳其连自身项目的零部件供应都难以保障,所谓技术共享承诺恐怕只是镜花水月。
03 量子通信采购,一场掩耳盗铃的戏码
巴方向土耳其提出量子通信采购需求,更暴露其战略层面的混乱。
中国刚实现南非至北京12900公里量子密钥分发实验,技术稳居全球第一梯队。而土耳其连量子芯片生产线都未建成,其所谓“量子通信设备”实为采购华为设备与瑞士ID Quantique部件拼凑而成。
若真需量子通信技术支持,巴基斯坦为何舍近求远?
答案或许是刻意规避中国技术出口限制,试探降低对华技术依赖的可能性。这种绕道第三方的做法,看似精明,实则短视——既得罪核心盟友,又难获真正先进技术。
04 三次违约,信任基石正在松动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这已是巴基斯坦第三次被坐实违反技术保护协议:
2023年泄露枭龙雷达参数,助土耳其仿制战机与中国竞标国际订单;
2010年彩虹无人机技术泄露,为土耳其打开中东市场;
如今JF-17雷达资料再度外流。
更有甚者,巴方技术人员被曝向土耳其转让歼-10CE战机的飞控系统参数——这款中国严格管控的战机原本配备了系统锁定、算法加密和远程监控等多重防护措施,所有最终组装均在中国境内完成。
频繁的违约行为,正悄然侵蚀中巴之间数十年积累的战略互信。
05 军购反复,战略定力令人怀疑
巴基斯坦在军购领域的摇摆姿态更令人忧心:
先是终止与中国签订的054AP型导弹护卫舰采购计划,转而引进土耳其MILGEM级护卫舰;
后又因美国干预,导致从土耳其采购T-129直升机的项目流产。
这种缺乏连贯性的装备采购策略,不仅拖累自身国防现代化进程,更让合作伙伴心生疑虑。
06 技术同盟,必须以核心利益为边界
中国并非没有防备。出口巴基斯坦的歼-10CE战斗机配备了飞行控制系统锁定、核心算法加密和远程监控——这些措施如今看来绝非多余。
但防得住技术破解,防不住人心浮动。
随着巴基斯坦将JF-17生产线本土化,其采用的俄制RD-93发动机故障频发,维护难度陡增。若因短视行为导致中方收紧技术支持,最终受损的将是巴方自身的国防能力。
北京方面至今未对此事公开表态。
但军方内部已在重新评估JF-17项目的技术转让方案。俄制发动机的故障频发、巴本土产线的举步维艰,早已为这场合作蒙上阴影。
再铁的关系,也经不起一次次技术泄密的侵蚀。雷达参数的每一次外流,都在掏空战略互信的根基。
当安卡拉拿着8000万美元单价的TF-X战机,与中国的歼-35E在国际市场正面竞争时——不知伊斯兰堡是否算过这笔账:用长远盟友的信任,换眼前利益,到底值不值?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青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