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东站泡面一夜消失!拌面高价上位,网友炸锅:盒饭便宜谁还吃泡面?

一桶红烧牛肉面的退场,掀起了高铁时代的最大争议。

8月14日清晨,赶早班高铁的张先生像往常一样走进广州东站便利店,手伸向熟悉的泡面货架——却抓了个空。店员指了指新上架的葱油拌面:“泡面全撤了,现在只卖这个。”

张先生愣在原地。就在几天前,这里还堆满红烧牛肉面、老坛酸菜面等十余种泡面。如今货架上传统泡面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干拌面产品。他随手拍下空货架发到社交平台:“坐火车不能吃泡面,就像过年没饺子!”

短短24小时,这条帖子引爆网络。羊城晚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不仅广州东站,白云站、南站等

广州所有高铁枢纽的泡面集体消失

,一场静悄悄的“去泡面革命”已全面铺开。

01 泡面消失事件经过,高铁站的集体行动

这场风波的源头可追溯到8月11日。当时有网友首次发帖预警:“广州东站即将下架所有泡面”。三天后,网友再次发图证实——超市货架上泡面无踪无影,取而代之的是成排的上海葱油拌面、沙县拌面等替代品。

记者在8月14日走访发现,广州东站候车厅的铁联便利店、驿和惠便利店内,原本摆放泡面的区域已清空。店员低声解释:“前几天收到通知,按要求停售。”

同样的剧情在广州各大高铁站同步上演。广州南站作为高铁站,一直不售卖方便面;广州白云站作为新站,按照高铁站规格管理,同样禁售泡面;而广州东站则在普速列车全部迁移至广州站后,正式加入“去泡面”行列。

更耐人寻味的是,当记者试图在站内便利店用自带泡面接开水时,工作人员直接拒绝了请求。候车室内,新上架的拌面少人问津,乘客们或低头啃面包,或盯着手机发呆。

02 官方回应与规定,环境升级的代价

面对舆论风波,广州东站于8月14日作出正式回应:随着普速列车全部迁出,本站全面升级为动车组车站。依据国铁集团《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方便面属于“可能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的食品”。

“高铁车站不售卖方便面,是为维护环境卫生,让旅客享受更优质服务。”工作人员补充道,“但旅客仍可自行携带。”

在12306官网的“餐饮服务”章节中早有提示:列车车厢属于封闭空间,为保持空气清新,请勿食用榴莲、方便面等浓重气味食品。同时禁止食用自嗨锅、自热米饭等自热食品,以防蒸汽烫伤。

铁路客服热线进一步说明:“普通方便面可携带上车,但建议选择气味小的食物。” 这被网友解读为“不禁止但也不提倡”的和稀泥策略。

事实上,上海虹桥高铁站早在2024年3月就已实施相同政策。中国铁路上海局当时回应称:“所有高铁车站均不售卖方便面,但旅客可自行携带。” 广州的行动只是高铁网络升级的延续。

03 网友激烈交锋,一桶泡面分出两大阵营

社交媒体上,“泡面消失令”瞬间分裂出两大阵营。

“早该禁了!”支持派网友拍手称快,“高铁车厢泡面味堪比生化武器。上次坐车被熏得头晕眼花,还有人打翻汤水烫到孩子!” 他们认为动车组全封闭设计使气味滞留,四五十元的票价应匹配更舒适的航空式环境。

反对派则痛斥“何不食肉糜”:“坐12小时高铁,45元的盒饭我吃得起吗?泡面是打工人的救命粮!”河北网友的吐槽引发高赞共鸣:“但凡高铁盒饭好吃点、便宜点,谁愿意背着泡面上车?”

更有人怀念情怀:“泡面是绿皮火车的灵魂伴侣,热汤下肚才有旅途实感。” 部分乘客直言新上架的拌面是“趁火打劫”——街边卖5-6元的拌面,在高铁站内售价10-12元,而站外便利店泡面也涨至9元/桶。

04 深层矛盾显现,服务升级还是变相垄断?

当记者深入广州东站周边,发现距安检口仅几米的全家便利店内,泡面仍摆在醒目位置。白象母鸡汤面标价9元,比超市贵近一倍。“站内禁售反而让周边商家赚翻了。”拖着行李箱的李先生苦笑道。

这揭示出铁路部门的尴尬处境。表面上,“去泡面化”是向航空服务标准靠拢的环境升级。广州东站转型为动车组车站后,试图打造更清爽的乘车环境。

但旅客实际需求却被忽视。经常往返广深的张先生坦言:“赶车常来不及吃饭,拌面没汤水总差口气。” 对需在车上解决两顿正餐的长途旅客而言,高铁45元以上的盒饭与12元的拌面,都远不如5元的泡面亲民。

更深层矛盾在于公共服务与商业利益的拉扯。有网友质疑:“盒饭卖不动才拿泡面开刀?” 尽管铁路部门否认强制商铺下架泡面,但12306的“不建议食用”提示与实际禁售形成微妙呼应。

05 破局之道,精细化管理才是正解

要化解这场“泡面战争”,简单禁止显然不是良方。当一桶泡面从货架消失,高铁服务品质的真正考验才刚刚开始。

技术手段可缓解矛盾。资深交通规划师王明建议:“高铁可改造部分车厢为‘饮食区’,增强通风或设置物理隔断。同时开发平价低气味套餐,如密封汤面的饭团、卷饼等。”

在广州南站,已有乘客展示智慧对策:提前手机下单,到站取走站外便利店购买的泡面。“既然允许自带,不如在候车区设自助热水点,远离座位区。”带着孩子的刘女士提议,“既满足需求又减少影响。”

根本解决仍需回归餐饮供给改革。“有15元盒饭谁还吃泡面?”河南网友的质问点出核心。目前高铁餐饮仍被诟病“高价少选择”,与其堵不如疏——引入竞争机制降低餐价,增加地方特色餐食,才能让乘客体面吃饱。

正如乘客李先生在广州东站的感慨:“维护车厢环境不能靠禁,最终还得靠自觉与相互体谅。” 当飞驰的列车抛下泡面,它真正需要搭载的,是公共服务中对多元需求的包容。

一桶泡面的退场,暴露了高铁时代的阶层温差。提着9元站外泡面的务工者与抱怨气味的商务客,在同一节车厢里争夺着空气主权。

“去泡面化表面是服务升级,实则掩盖了高铁餐饮的根本问题。”交通研究专家陈宇指出,“当45元盒饭成为唯一选择时,服务升级就成了变相涨价。”

站台上,那碗曾被无数旅途故事浸泡过的泡面,终被12元的葱油拌面取代。而高铁的钢轮依旧铿锵向前,载着不同滋味的中国,驶向下一个时代的路口。

你认为高铁上该不该禁方便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与观点。

#高铁站去泡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