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3600点狂飙,超级牛市真的要来了吗?

回到2025年这个时间节点,所有目光都聚集在A股,过去几个月,指数一度冲破3600点大关,气氛热烈到有点失控,每天盘中波动都像在考验人心极限。

回溯历史,很多人都在问,2025年这波行情,到底是不是超级大牛市的前奏,还是又一次昙花一现,毕竟类似的争议,早在2015年、2021年时就已经上演过。

回忆2015年那场大牛市,短短几个月,股市疯狂拉升,结果暴跌收场,投资者的伤痕还没有愈合,这一次,大家都变得格外谨慎,生怕重蹈覆辙。

翻开过去的账本,经济基本面和股市牛熊转换的关系,并不像教科书里讲得那么简单,GDP增速下滑的年份,反而频频诞生牛市,这种“错位”让人一头雾水。

1995年到2001年,经济增速没怎么亮眼,股市却走出一波长牛,2014年也一样,经济放缓的背景下,A股却直接飞了,这让“经济好才有牛市”的说法一次次被现实打脸。

反观2005年,经济的确在上行,牛市也如约而至,但核心推手还是政策和体制的变化,很多人只看到表面,却忽略了背后的动力,政策才是真正的点火器。

2025年3月,第三次“国九条”正式落地,政策的信号格外明确,监管层已经把“稳市场、推改革”写进了工作日程,市场开始躁动,资金蠢蠢欲动。

从2024年9月到2025年7月,央行连续降息35个基点,释放了巨大的流动性,财政赤字增幅更是突破45%,创下新高,国家项目投资也在提速,雅鲁藏布江水电站1.2万亿直接砸下去,这种力度,市场极少见。

与此居民存款高达162万亿,仿佛一座“钱山”横亘在银行,资金配置压力越来越大,银行理财收益率下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要不要把钱搬进股市碰碰运气。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对ETF的投资高达4.6万亿,创出历史新高,南下资金半年超8000亿,港股市场也被带动,资金流动方向正在发生微妙变化,A股池子不断加深。

这一切信号叠加,市场热钱流入股市,券商、保险、基金等机构纷纷下场,央行定向再贷款8000亿支持资本市场,钱的水龙头已经完全打开,大家都在问,这会不会是超级牛市的起点。

牛市的剧本真的那么简单吗,回头看每一轮超级牛市的起点,背后其实都有“政策核弹”在点火,没有强力政策引导,光靠市场自发,很难走出大行情。

1994年、1999年,政策信号一出,市场立刻响应,2005年靠股权分置改革撕开口子,2014年更是货币化棚改和“双创”双管齐下,政策的力量,在中国股市里始终是决定性的。

而且,牛市要想持续,得有“花不完的钱”不断涌进来,降息、放水、外资流入,每一次牛市前夜,资金面都是最敏感的晴雨表,这次也不例外。

2025年,外资对人民币资产兴趣浓厚,汇率稳定,美元兑人民币波动在6.8-7.2区间,外资买盘不断,市场流动性空前充裕,这和2005年那波行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居民行为也在悄然变化,存款大军中出现“搬家”苗头,部分高净值客户和年轻新手纷纷开户,银行的压力肉眼可见,理财、货币基金收益率下行,股市的吸引力在逐渐增强。

过去两次牛市,1999-2000年和2006-2007年,都是居民存款流向股市,才把行情顶到极致,这种转折点,只有切身经历过的人才懂得其中的分量。

但市场从来不缺分歧,3600点之上,乐观派和谨慎派势均力敌,牛市氛围越来越浓,风险提示也没停过,谁都知道,牛市里回调10%-20%是常事,追高容易,站错节奏更容易亏钱。

不少投资者这几年都练出了“快进快出”的习惯,谁都不敢轻易做长线,短期震荡频繁,波段操作成了主流,大家都在等低点,没人愿意做最后的接盘侠。

回头看,A股这些年,牛市的剧本其实很固定,经济不行了,政策出场,资金进场,赚钱效应起来,居民存款搬家,超级牛市才算真正落地,这次会不会重演,谁也不敢下结论。

2025年这个档口,政策、资金、情绪都在发酵,市场的悬念还在,牛市的火苗已经点燃,能不能烧成一场大火,还得看资金和政策能不能持续给力。

每个人都在算计自己的节奏,等低点,还是追涨,还是持币观望,没人想当炮灰,大家都在“等风来”,但真正的风口,往往在大家最犹豫的时候悄然降临。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2025年A股的这场大博弈,已经进入下半场,牛市还是陷阱,悬念留给后市,时间会给出答案。

A股3600点狂飙,超级牛市真的要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