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以99票之差投弃权票,联合国逼普京撤军,俄恳求中国帮忙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回顾:中国以99票之差投弃权票,联合国逼普京撤军,俄恳求中国帮忙

7月11日,联合国采纳了一项旨在强制俄罗斯无条件撤军的决议。该决议在投票中以99票赞成、9票反对的显著优势获得通过。然而,中国在本轮投票中作出了弃权的选择。

这是为什么?

与此同时,俄罗斯明确表态,将与中国深化合作。这一举措被广泛解读为寻求中国的鼎力支持,而我国亦不负众望,满足了俄罗斯的需求。

中俄合作有何新进展?

联合国要求俄无条件撤军。

7月11日,联合国大会就俄乌冲突议题达成一致,批准了一项重要决议。该决议的核心诉求是要求俄罗斯立即停止对乌克兰关键能源基础设施的攻击,并即刻无条件撤军。

尽管这一决议表面上似在为战局降温,实则不过是一份缺乏法律效力的文件。它并未促使俄罗斯与乌克兰重返谈判席位,而仅仅是向俄罗斯发出了一纸单方面的呼吁。

中国投票弃权。

依据统计数据,本决议之所以获得通过,得益于99票的明确支持,60个国家选择弃权,而仅有9个国家对之投下了反对票。

实际上,此次决议依旧引发了部分争议,主要在于其仅对俄罗斯方面发出“呼吁”,而未对乌克兰的举措进行谴责。

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团第一副代表于联合国大会会议上公开展示了乌克兰4月份对扎波罗热核电站发动袭击时所使用的无人机残骸。

此次联合国决议的发起方包括美国及乌克兰等国家,其根本目的是敦促俄罗斯撤军于扎波罗热核电站,并将该核电站完整地归还给乌克兰。

该核电站自2022年10月起已实际落入俄罗斯控制之下,在两国冲突期间,乌克兰方面亦频繁派出无人机对该设施进行袭击。

此决议的公正性在联合国层面尚难以断言,尤其是对俄罗斯而言,情况更加不明朗。

投票前夕,俄罗斯代表已明确表态,指出该决议草案极具政治色彩,且与核安全议题并无直接关联。

我国固然坚决反对对和平核设施发起攻击,然而决议本身亦未旨在彻底解决根本性问题。

无论如何,对俄罗斯而言,本次的结果无疑带有负面色彩,这将在舆论层面给俄罗斯带来一定的压力。

然而,在现实操作层面,俄罗斯方面很可能不会严格依照联合国决议的具体内容来实施行动。

毕竟,在2023年2月,联合国曾提出一项要求俄方从乌克兰撤军的动议。当时,该动议以141票赞成、7票反对的结果通过,这一票差较之今日更为悬殊。

俄罗斯对此的回应不外乎是:联合国已沦为美方的势力范围,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受到质疑。

此次,俄罗斯高级官员梅德韦杰夫近期公开发表强硬言论,明确指出俄罗斯唯有一条道路可行,即迫使乌克兰剩余领土回归俄罗斯版图。

这几乎昭示了俄罗斯所图谋的,不仅限于乌克兰的四个州,而是整个乌克兰的领土。这无疑从侧面印证了,对于俄方而言,联合国的决议不过是一张“废纸”。他们根本不具备撤军的可能性。

俄罗斯如何才能凭借自身力量独立对抗联合国呢?

一方面,我国致力于争取曾投下反对票的国家支持,其中除了俄罗斯,还包括白俄罗斯、布隆迪、古巴、朝鲜、厄立特里亚、马里、尼加拉瓜以及叙利亚等国的支持。

在俄罗斯的鼎力推荐下,白俄罗斯已顺利跻身金砖国家行列,未来将在众多领域与俄罗斯展开更深入的协作。

他国亦料想,未来俄方亦将采取相应举措。

此外,俄罗斯亦将展现出更加深厚的诚意,以推动与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合作。唯有如此,方能把握当前的关键时机,促使我国这个强大的邻邦伸出援手,助力俄罗斯。

二、中俄合作深化

在此次联合国投票之际,中俄两国已展开新的互动,具体表现为双方成功实施了联合军事演习。

此次演练,标志着中俄两国在时隔十年之后,再度针对边防事务展开合作与锻炼。

6月25日,在中俄黑龙江大桥周边,双方正式拉开了“边防合作-2024”反恐演习的序幕。

俄方公布边防合作-2024演习图片。

尽管此次训练的明确目的在于应对恐怖袭击,然而在许多美西方国家的眼中,这或许并不被解读为字面上的“含义”。

不论外界观点如何,这无疑是对中俄之间友好关系的自然展现,同时也可视作中国在俄关系中的一番“雪中送炭”。

如此论断的依据何在?关键在于,在中俄两国东北和远东地区的交流合作中,不仅仅局限于军事层面,还包括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共同发展方面的互动。

7月9日,我国高级官员率领的代表团毅然踏上了飞往俄罗斯海参崴的旅程,旨在与俄罗斯就中俄“东北-远东”地区合作举行第五次高层会议。

此举无疑对俄罗斯“向东看”的战略布局以及其经贸中心从欧洲向远东的转移,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战略价值。

在这种背景下,称中国伸出援手帮助“俄罗斯”,其说法亦颇具可信度。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中俄两国间的合作并不仅限于接壤的陆地边界,更涵盖海洋领域的诸多内容,且以经济及军事合作为主要表现形式。

在本次中俄“东北-远东”地区合作第五次会议中,一个关键议题——“北极”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不仅仅是对俄罗斯近年来频繁提及的词汇的描述,更是中俄贸易关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词。

鉴于在北极开辟航道的举措,将多维度地为中俄两国带来正面影响。其中一点显著益处,便是能够显著提升两国间的贸易交流速度与规模,无论是从效率还是总量上均将实现飞跃。

另一方面,利用新兴的北极航道,我们得以绕开因美国海洋霸权而带来的贸易风险。

在军事领域,新华社于7月12日的报道指出,依据既定的年度规划及双方的共同协议,中俄两国计划在7月上中旬联合举行名为“海上联合-2024”的军事演习。

俄罗斯指挥舰“响亮”号,在拖船的协助下,缓缓驶入我国码头停靠。

本次演习的场地设于广东邻近的海空域,俄方舰队也已正式抵达我国军港。由此可知,一场针对海上领域的军事演习即将拉开序幕。

在联合国决议的影响下,俄罗斯虽遭遇了一定的冲击,然而,鉴于中俄友谊的日益加深,双方的合作为俄罗斯注入了更多的信心与力量。

结语:

面对联合国对俄罗斯提出即刻无条件撤军的诉求,众多舆论纷纷表示,此举无异于在原本沉重的压力之上,再添一把烈火。

在本次投票过程中,我国恪守既定原则,未表明立场,既未表示支持亦未表达反对,最终投下了弃权票。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将对与我国友好的俄罗斯视而不见。

借助远东至东北地区的军事与经贸协作,以及海上领域的军演策划乃至对新航线的探索构想,这些举措均是对俄罗斯给予“雪中送炭”般的援助。

参考资料:

海外网《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政府间合作委员会召开第五次会议》

中国日报《事关俄乌,“中方不得不投了弃权票”》

国防部《中俄两军将举行“海上联合-2024”联合演习 双方参演兵力集结完毕》

北青网《中方呼吁国际社会为俄乌恢复直接对话谈判创造条件》

中国青年网《中俄“海上联合-2024”联合演习兵力集结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