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大爷退休金被冒领,直接去贷款,发现要还200万,对方急了

本文基于真实社会事件改编,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部分情节经过艺术加工处理。

"李大妈,你还我钱!"王大爷双眼血红,青筋暴起,拳头攥得咔咔作响。

"什么钱?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李大妈脸色苍白,双手不停地搓着围裙,目光躲闪不敢直视。

"我的养老保险金!整整18万!你们夫妻俩装什么糊涂?"王大爷颤抖着举起银行流水单,声音嘶哑。

李大妈嘴唇发紫,身体不住地后退,额头冷汗直冒:"王大哥,你...你是不是记错了..."

昨天社保局的核查电话,让王大爷发现了一个持续两年的骗局。

01

王建国,68岁,在钢铁厂干了一辈子的老工人。三年前老伴因病去世,独自住在老城区红光小区的一套两居室里。

红光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住的大多是退休工人。王大爷住在六楼,对门就是李桂花夫妇。李桂花62岁,老伴张福贵64岁,都是纺织厂的退休工人。

老王的独子在深圳工作,一年难得回来几次。平时生活起居,多亏了李大妈夫妇的照顾。买菜、取快递、去银行办事,李大妈总是主动帮忙。

"王大哥,您一个人不容易,有什么事就说话。"李大妈经常这样说,脸上总是挂着和善的笑容。

老王也确实把她当作亲人看待。身份证、社保卡这些重要证件,李大妈都帮他保管过。每次去银行或者社保局,李大妈都主动陪同,说是怕老人家记性不好,办错了事。

三月十五日上午,老王正在阳台上给那盆君子兰浇水,手机突然响了。

"请问是王建国先生吗?我是市社保局稽核科的小刘,您的养老保险金发放情况需要核实一下。"

老王放下水壶,擦了擦手:"什么情况?是不是发错了什么?"

"是这样的,根据我们的记录显示,您从2022年5月开始,养老金都是在外地的代办点支取的。这个情况属实吗?"

老王愣住了:"什么外地?我从来没去过外地取钱啊。"

"那就奇怪了。我们这里的记录很清楚,您的养老金每月都在正常发放,金额是3100元,但领取地点显示是宁河县社保局代办点。"

老王感觉脑袋嗡的一声:"不可能!我的钱都是在楼下的建设银行取的,李大妈还经常陪我去呢。"

"王先生,这个情况比较严重。您最好尽快来一趟社保局,我们需要详细核查一下。"

挂了电话,老王在沙发上坐了十分钟,脑子里一片混乱。宁河县?那是两百公里外的一个小县城,他连听都没听过。

下午两点,老王坐公交车赶到市社保局。工作人员小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看到老王来了,立刻调出了他的详细记录。

"王大爷,您看,这是您的账户流水。"小刘指着电脑屏幕说,"从2022年5月开始,每月15号,您的养老金都在宁河县社保局代办点被人支取。"

老王戴上老花镜仔细看,记录清清楚楚:支取地点宁河县代办点,每月3100元,一分不少。从2022年5月到现在,整整22个月。

"这不对啊,我每个月都有钱花,都是从建设银行取的。"老王急了。

小刘查了查他的银行账户:"王大爷,您说的建设银行卡,那是您的个人储蓄账户,不是养老金专用账户。您平时花的可能是自己以前的积蓄。"

老王这才恍然大悟。这两年来,他确实觉得积蓄花得比以前快,原本以为是物价上涨,年纪大了开销多。谁想到,竟然是有人在偷他的养老金。

"22个月,每月3100,那就是68200块钱!"老王算出这个数字,差点从椅子上跌下来。

"王大爷,根据代办点提供的资料,取钱的人持有您的身份证和社保卡,而且还有您的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我什么时候写过授权委托书?"

小刘调出存档的复印件:"您看,这上面有您的签名。"

老王仔细一看,确实是自己的笔迹,但他完全不记得什么时候签过这个东西。

"还有监控录像吗?"

"有的。"小刘调出宁河县代办点的监控录像。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李桂花。她熟练地递交证件,签字,取钱,整个过程不超过十分钟。

那一刻,老王的心彻底凉了。

从社保局出来,老王没有直接回家。他在楼下的小花园里坐了两个小时,脑子里翻来覆去地想着李大妈的种种"好心"。

2022年4月,老王因为腰椎间盘突出住院一周。当时李大妈每天都去医院照顾,还主动提出帮他办理各种手续。

"王大哥,您年纪大了,跑这些部门腿脚不方便。以后这些事都交给我办,您就在家安心养病。"李大妈当时说。

老王当时感动得眼泪都差点流下来,毫不犹豫地把身份证、社保卡都给了她。现在想来,那次住院就是个幌子,李大妈趁机取走了他的所有证件。

更可怕的是,授权委托书也是那时候签的。李大妈说是医院需要的手续,老王也没细看就签了字。

晚上七点,老王敲响了李大妈家的门。开门的是李大妈,脸上还挂着习惯性的笑容。

"王大哥,吃饭了吗?我正炖着排骨呢,要不您过来一起吃?"

"李大妈,我问你个事。"老王盯着她的眼睛,"我的养老金你知道在哪取吗?"

李大妈眼神明显闪了一下:"在建设银行啊,我不是经常陪您去吗?"

"建设银行?"老王冷笑一声,"那宁河县的代办点你知道吗?"

这句话一出,李大妈的脸色瞬间变了,手抓着门框,身体开始发抖。

"我...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不知道?"老王掏出社保局的调查记录,"那监控录像里的人是谁?"

李大妈看了一眼,腿一软,差点瘫坐在地上。

"王大哥,这...这不是我..."

"不是你?李桂花,咱们是二十年的老邻居,你就这么骗我?"老王的声音越来越大。

李大妈突然哭了起来:"王大哥,我也是没办法啊..."

"什么没办法?我的68200块钱呢?"

"68200?没有那么多..."李大妈支支吾吾。

"没有那么多?22个月,每月3100,你自己算算是多少钱!"

这时,李大妈的老伴张福贵从屋里走出来。看到这个场面,他的脸色也变了。

"建国,你先别激动,有话好好说。"张福贵试图打圆场。

"好说?老张,这事你也知道?"老王转向他。

张福贵低着头不说话,默认了。

"我明天就报警!"老王转身要走。

"别!"李大妈一把拉住他,"王大哥,您听我解释..."

"解释什么?钱呢?"

李大妈哭得更厉害了:"钱...钱已经用完了。我儿子小李欠了网贷,催债的天天上门,我们实在没办法..."

"那是我的养老钱!我指着这钱生活的!"老王怒吼。

小区里的邻居听到吵声,纷纷出来看热闹。

"怎么了这是?"

"王大爷和李大妈吵架了。"

"是啊,声音老大了。"

李大妈看到这么多人围观,更加慌张。她突然捂着胸口,脸色发白:"我...我胸口疼..."

话音刚落,她就倒在了地上,双眼紧闭,呼吸急促。

"大妈!"

"快打120!"

现场一片混乱。邻居们有的打急救电话,有的扶李大妈,有的指责老王。

"王大爷,您是不是太过分了?把人都气病了。"

"就是,有话不能好好说吗?多大年纪的人了。"

"李大妈平时人挺好的,怎么可能骗人?"

老王站在那里,看着被抬上救护车的李大妈,心里五味杂陈。愤怒、委屈、无助,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02

第二天上午,老王带着一袋苹果去医院看李大妈。

三甲医院的心内科病房里,李大妈躺在床上,脸色还是很白。张福贵坐在床边削苹果,看到老王进来,表情很复杂。

"王大哥,您来了。"张福贵站起身,声音有些尴尬。

"李大妈怎么样?"老王把苹果放在床头柜上。

"医生说是急性心绞痛,情绪激动引起的。需要住院观察几天。"

老王点点头,走到病床前:"李大妹子,你感觉怎么样?"

李大妈缓缓睁开眼,看到老王,眼泪又流了出来:"王大哥,都是我不好...都是我不好..."

"别说了,先养病要紧。"老王在床边坐下,"我就想知道,这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李大妈看了看张福贵,犹豫了一下:"王大哥,实话跟您说,我儿子小李去年欠了高利贷,30万。催债的说如果年底还不上,就要砍他的手。"

"砍手?"老王吃了一惊。

"对,还威胁要伤害我们老两口。"张福贵补充道,"我们实在没办法,才...才..."

"才偷我的养老金?"老王的声音很冷。

"不是偷,我们是想借的。"李大妈哭着说,"等小李有钱了,就还给您。"

"借?你借的时候跟我说了吗?"老王冷笑,"你们拿我的证件,签我的名字,跑到外地去冒领,这叫借?"

李大妈哭得更厉害了:"我不敢说啊,怕您不同意。而且您一个人,钱也花不了多少..."

"花不了多少?"老王气得发抖,"那是我的养老钱!我指着这钱过日子的!"

张福贵在旁边打圆场:"建国,桂花也是被逼的。小李是我们的独子,我们不能看着他出事啊。"

"那我的生活呢?谁来管?"

"我们会还的,一定会还的。"张福贵拍着胸脯保证,"最多三年,我们把房子卖了也要还您。"

老王看着眼前这对老夫妻,心情很复杂。愤怒、失望、同情,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你们儿子呢?这事他知道吗?"

"他...他知道我们借了钱,但不知道是从您那里来的。"李大妈说。

"不知道?"老王觉得不对劲,"那他以为钱是从哪来的?"

张福贵和李大妈对视了一眼,都没有立刻回答。

老王察觉到了异常:"你们是不是还有什么事瞒着我?"

"没有,没有。"李大妈连忙摇头。

老王盯着她看了半天,没再追问。他起身准备离开。

"王大哥,您不会报警吧?"张福贵追上来,声音里带着恳求。

"我再考虑考虑。"老王说完就走了。

从医院出来,老王心里越想越不对劲。李大妈刚才的表情明显有问题,绝对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说。

下午,老王在小区里溜达,想打听点消息。遇到了住在一楼的老陈。

"王大爷,李大妈怎么样了?"老陈主动问道。

"还在医院呢。"老王叹了口气。

"唉,都是为了孩子啊。听说小李欠了不少钱。"

"你怎么知道的?"

"小区里都传遍了。前段时间经常有人来找他要账,在楼下吵吵嚷嚷的,搞得大家都不敢出门。"

老王心里一动:"什么时候的事?"

"就是去年下半年吧,大概九、十月份。有一次我看到几个纹身的小伙子堵在楼道里,说话特别凶。不过最近好像没见那些人了,可能是还上了。"

"还上了?"老王觉得更奇怪了。李大妈明明说钱还不够,怎么会还上了?

"是啊,而且小李最近春风得意的,还换了新车。"老陈指了指楼下,"那辆黑色奥迪A6,就是他的。"

老王顺着老陈的手指看过去,确实有一辆崭新的奥迪停在小区里。

一个欠了高利贷的人,怎么会有钱买三十多万的新车?

而且,如果真的还清了债务,为什么李大妈还说钱不够?

老王的疑心更重了。

当天晚上八点多,老王在阳台上看到小李回来了。这个30岁的小伙子平时很少在小区露面,今天却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楼道。

更让老王注意的是,小李身边还跟着一个年轻女孩,两人有说有笑,看起来关系很亲密。

一个刚刚"摆脱"高利贷的人,怎么会有心情谈恋爱?

第三天,老王再次去医院。这次他没有直接进病房,而是先在走廊里观察了一会。

下午两点左右,他看到小李来了。这个年轻人穿着一身名牌,手里拿着最新款的苹果手机,一点也不像欠债累累的样子。

老王悄悄跟在后面,听到了小李和张福贵的对话。

"爸,妈这边你别担心,很快就能出院。"小李漫不经心地说。

"小李,你说的那个事..."张福贵压低声音。

"什么事?"

"就是王大爷的事。他会不会报警?"

小李不以为然地笑了:"报就报呗,能怎么样?最多就是退钱,我们又没杀人放火。"

"可是现在咱们哪有钱退给他?"

"钱的事你别操心,实在不行就先拖着。"小李的语气很冷漠,"再说,其他几个老头不也没报警吗?这些老东西,胆子小得很。"

老王听到这里,心脏狂跳。其他几个老头?难道还有别的受害者?

他悄悄靠近病房门口,想听得更清楚。

"话是这么说,但王大爷这人比较轴,万一真报警了..."张福贵还在担心。

"轴又怎么样?你们按我说的做,他不敢的。"小李的声音里带着威胁,"那个计划准备得怎么样了?"

"什么计划?"

"房子的事啊。他一个老头子,要那么大房子干什么?反正迟早都得留给别人,不如先便宜我们。"

老王听得毛骨悚然。这伙人不只盯上了他的养老金,还打起了房产的主意!

"那个计划会不会太冒险?"张福贵犹豫。

"有什么冒险的?到时候他求着把房子过户给我,谁能说什么?"小李冷笑,"这叫愿者上钩。"

老王强忍着愤怒,继续偷听。

"可是王大爷不是傻子,怎么可能..."

"谁说他是傻子?但他是孤老头子。"小李的声音越来越阴森,"等到时候,他就明白什么叫形势比人强了。"

老王不敢再听下去,悄悄离开了医院。

回到家,他的脑子里一片混乱。这个案子远比他想象的复杂,涉及的不只是他一个人,而且这伙人的胃口比他想象的更大。

当天晚上,老王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弄清楚"其他几个老头"是怎么回事。

第二天一早,老王去找隔壁楼的张大爷。张国富,75岁,退休前是小学校长,也是独居。平时两人经常下棋聊天,关系不错。

老王敲门,没人应答。

"张大爷不在家。"楼下的王阿姨说。

"去哪了?"

"他儿女把他接走了,说是去外地养老。"

"什么时候的事?"老王心里咯噔一下。

"上周吧,走得挺急的。东西都没怎么收拾,就带了点换洗衣服。"

老王觉得不对劲。张大爷的儿女他都见过,儿子在本市做生意,女儿嫁在隔壁县城,都不远。怎么会突然把老人接到外地?

"是谁来接的?"

"一个中年男人,说是他儿子。开着面包车,还有几个帮手。"王阿姨回忆道,"张大爷好像不太愿意走,但架不住劝。"

"那个人长什么样?"

"三十多岁,挺瘦的,戴眼镜。"

老王心里有数了。张大爷的儿子他见过多次,四十多岁,身材魁梧,根本不戴眼镜。

这个"儿子"是假的。

老王又去物业办公室询问。

"张大爷搬走的时候,有办手续吗?"

"办了。"物业经理说,"他儿子说老人要去外地长住,水电气都停了,还交了清洁费。"

"手续是谁办的?"

"就是那个自称是他儿子的人。带着张大爷的身份证复印件和委托书。"

老王越听越心惊。张大爷怎么可能突然决定去外地养老?而且那个"儿子"明显是冒充的。

继续调查后,老王发现了更惊人的事实:最近两个月内,小区里竟然有三个独居老人"被接走"了。

除了张大爷,还有三号楼的刘大爷和七号楼的孙大妈。他们都是7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都有一定的积蓄,而且都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搬走"的。

最可怕的是,这些老人的"接走者"描述都很相似:30多岁的年轻男人,开面包车,带着几个帮手。

老王意识到,这绝不是巧合。小李他们很可能不只是诈骗犯,还是更危险的罪犯。

那些"被接走"的老人,现在在哪里?是真的去外地养老,还是遭遇了不测?

想到这里,老王冷汗直流。如果自己的推测是对的,那么自己现在也处在极大的危险中。

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警察会相信他的话吗?

老王决定冒险一试。他要用自己做诱饵,引这伙人露出马脚。

03

从医院回来后,老王开始精心策划。

他故意在小区里表现得很孤独,很无助。见人就叹气,说自己年纪大了,一个人住着心里发慌。

"唉,我一个人住着这么大房子,有时候半夜醒来,都不知道自己在哪。"老王对门卫大爷说。

"王老师,您要不考虑去养老院?"

"养老院?那得多少钱啊。"老王摇头,"要不,我把房子卖了,拿钱去住高档点的。"

"您这房子值不少钱吧?"

"两百万左右吧。地段好,还是学区房。"老王故意透露。

这话很快传到了张福贵耳朵里。第二天下午,张福贵就主动来找老王。

"建国,听说您想卖房子?"

"是有这个想法。"老王装作苦恼的样子,"我一个人住着太孤单了,想去养老院。"

"养老院有什么好的?还是在家自在。"张福贵劝道。

"可是我心里害怕啊。"老王叹气,"万一有个什么事,连个知道的人都没有。"

"您这是多想了。有什么事我们邻居都会帮忙的。"

"话是这么说,但总不能麻烦你们一辈子。"老王摇头,"我还是卖房子比较好,钱放在手里安全。"

张福贵眼睛亮了一下:"您要是真想卖,我倒是认识个中介,人很靠谱。"

"是吗?那太好了。"老王装作高兴的样子。

"不过,这种大额交易得小心点。"张福贵话锋一转,"现在骗子特别多,专门骗老人的房产。"

"怎么骗?"

"就是先取得老人信任,再想办法骗过户。所以您要卖房,一定要找可靠的人帮忙。"

老王心里冷笑。这是在给自己洗脑呢。

"那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

"要不这样,您先把房子过户给可信的人代管,比如我们家小李。这样既安全,又方便以后操作。"

果然!老王心里警铃大作,但表面上装作考虑的样子。

"这...合适吗?"

"有什么不合适的?小李是我儿子,我们是二十年的老邻居,还能骗您不成?"张福贵信誓旦旦。

老王装作犹豫:"让我想想。"

当天晚上,老王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

"是王建国吗?"声音很年轻,带着威胁的意味。

"我是,您哪位?"

"我是您儿子的朋友,听说您要卖房子?"

老王心里一紧。他从来没跟儿子提过卖房的事,这个电话哪来的?

"您是哪位?我不认识您。"

"王大爷,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您的房子很值钱,一个人住不安全。"

电话里的威胁意味更明显了。

"您到底是谁?"

"一个关心您的人。"对方冷笑,"王大爷,您年纪大了,有些事想不周全。房子这么值钱,您一个人住,万一出点什么事..."

"你在威胁我?"

"威胁?您想多了。我是在提醒您,孤老头子,小心点比较好。"

说完,对方就挂了电话。

老王立刻给儿子打电话确认。

"爸,我根本不认识什么朋友做房产的。"儿子着急地说,"您千万别相信!这明显是骗子!"

"我知道。"老王强迫自己冷静,"你先别急,我自己能处理。"

"爸,要不我明天就回去?"

"先别回来,免得打草惊蛇。"

挂了电话,老王确认了自己的判断:这伙人已经不满足于诈骗养老金,他们还要抢夺房产。而且手段越来越不择手段。

第二天,老王发现家里的门锁被人动过。虽然没有丢东西,但一些文件被翻动了,特别是房产证相关的资料。

更可怕的是,他在阳台发现了一个烟头。老王从不吸烟,这个烟头明显是别人留下的。

有人趁他外出时进入了房间,在阳台监视过小区的情况。

老王意识到,自己已经被这伙人盯上了。他们在等待时机,准备对他下手。

想到那些"被接走"的老邻居,老王不寒而栗。

但是,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那些老人遭遇了不测。如果贸然报警,万一自己猜错了,反而会让真正的罪犯逃脱。

老王决定孤注一掷,实施最后的计划。

第三天上午,李大妈出院了。老王主动去看望她。

"李大妹子,你身体怎么样了?"

"好多了,谢谢您还惦记着我。"李大妈的表情很复杂,似乎有些愧疚。

"咱们是老邻居,应该的。"老王坐下,"我想了想,你们的难处我也理解。毕竟是为了孩子。"

李大妈眼睛一亮:"王大哥,您真的不怪我们了?"

"怪有什么用?钱已经花了,总不能要你们的命。"老王叹气,"我现在就想着,怎么安度晚年。"

"您是个明理人。"张福贵在旁边附和。

"我想通了,一个人住着确实不安全。"老王装作担心的样子,"要不,我真的把房子处理了,去住养老院。"

"王大哥,您别胡思乱想。"李大妈连忙说,"我们邻居这么多年,我怎么能不管您呢?"

"可是我心里还是不踏实。"老王摇头,"昨天还有人给我打电话,说关心我的安全。听起来怪吓人的。"

李大妈和张福贵对视了一眼。

"什么人?"张福贵问。

"不知道,说是我儿子的朋友。"老王观察着他们的表情,"还说我一个人住这么值钱的房子不安全。"

"那您打算怎么办?"

"我想来想去,还是先把房子过户给可靠的人比较好。"老王装作下定决心的样子,"福贵你说得对,先找个可信的人代管,比较安全。"

张福贵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但很快掩饰了过去:"您考虑得对。"

"就是不知道找谁合适。"老王装作苦恼。

"要不...让小李帮您代管?"李大妈小心翼翼地建议,"他年轻,办事方便。"

"这样会不会麻烦他?"

"不麻烦,不麻烦。"张福贵连忙说,"小李正好最近有时间。"

老王装作考虑了一会:"那好吧,就麻烦小李了。"

李大妈夫妇明显松了一口气。

"王大哥,那您什么时候有空?我让小李过来一趟。"

"不急,让我再想想具体怎么安排。"老王站起身,"我先回去了。"

回到家,老王立刻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是刘警官吗?我是王建国。"

"王大爷,怎么了?"

"情况有新进展。他们上钩了,准备对我的房产下手了。"

"什么?您没事吧?"

"我现在很安全,但必须抓紧时间。"老王把最近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刘警官听完,倒吸了一口冷气:"王大爷,这个案子比我们想象的严重多了。您说的那几个失踪老人,我们立刻排查。"

"我准备再演一出戏,让他们彻底暴露。"

"太危险了!"

"没关系,我是老兵,什么场面没见过?"老王坚定地说,"关键是要救出其他几个老人,还要抓住这伙畜生。"

"那您一定要小心。我们会在暗中保护您。"

"好,那就按计划行事。"

挂了电话,老王在房间里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窃听设备。然后,他开始准备最后的"表演"。

按照计划,王大爷佝偻着身子,颤抖着手拿着房产证敲响李大妈家的门。

"李大妹子,我想把房子抵押贷点钱,你那个熟人还能帮忙吗?"王大爷故作虚弱,眼神迷茫。

"王大哥,你怎么又想起这事?"李大妈眼神闪烁,手心开始冒汗。

"我想通了,反正我一个人也孤单,不如先把房子过户给你们家小李保管。"王大爷装作依赖的样子,"我这房子值200万呢,我信得过你们。"

李大妈脸色瞬间煞白,连连摆手,声音发抖:"不行!绝对不行!王大哥,您千万别这么做!"

"为什么?你们不是一直很照顾我吗?"王大爷装作不解。

这时,小李从背后阴沉沉地走出来,眼中闪过一丝狠辣:"王大爷,有些事情,知道太多对您不好。"

房门砰地关上,反锁的声音清脆刺耳。王大爷猛然抬头,看到小李手中闪着寒光的东西,瞳孔骤然放大,整个人僵在了那里...

04

小李手中拿着的,是一把锋利的水果刀。刀刃在灯光下闪着冰冷的光芒。

"小李,你要干什么?"老王强迫自己保持镇定,心里暗自庆幸在来之前已经报了警。

"王大爷,您别紧张。"小李脸上挂着冷笑,慢慢走近,"只要您配合,什么事都不会有。"

"配合什么?"

"您刚才不是说要把房子过户给我吗?现在就办。"小李把刀放在茶几上,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已经准备好的过户协议,"签字就行。"

老王看了一眼协议,上面把他的房产完全转让给李明(小李的全名),而且转让价格只有1万元。

"这...这不对吧?我的房子值200万,你们怎么只给1万?"

"王大爷,您搞错了。"小李冷笑,"我们不是买,是帮您代管。这1万块是代管费。"

"代管?"老王装作糊涂,"那房子还是我的吗?"

"当然是您的。"李大妈在旁边说,但声音明显发抖,"只是过户到小李名下,方便管理。"

老王注意到,李大妈的表情很复杂,似乎对儿子的做法也有些害怕。

"如果我不签呢?"老王试探道。

小李的眼神瞬间变得阴冷:"王大爷,您觉得您还有选择吗?"

他拿起刀,在手中把玩着:"您看,您现在一个人在我家里,门已经锁了。如果出了什么意外..."

"小李!"张福贵终于忍不住了,"你想干什么?"

"爸,您别管。"小李头也不回,"有些事,您不懂。"

"我怎么不懂?我们说好的只是诈骗,你现在这是..."

"诈骗?"小李哈哈大笑,"爸,您真的以为我们只是诈骗吗?"

张福贵脸色煞白:"你什么意思?"

"我什么意思?"小李转身看着父母,眼中满是讥讽,"您以为张大爷他们真的是被'接走'了?"

李大妈猛然站起来:"小李,你...你对他们做了什么?"

"做了什么?"小李的笑容越来越可怕,"我让他们去了一个很安静的地方,再也不用担心养老问题了。"

听到这话,李大妈和张福贵都惊呆了。

"你杀了他们?"张福贵声音颤抖。

"杀?您别说得这么难听。"小李不以为然,"我只是让他们安息了。反正都是快死的老东西,早死晚死有什么区别?"

"畜生!"张福贵冲上来想打儿子,"你怎么能..."

小李一把推开父亲,张福贵撞在墙上,坐在地上半天起不来。

"爸,您别多管闲事。"小李冷冷地说,"您和妈能安享晚年,全靠我。"

"我们不要这样的晚年!"李大妈哭了起来,"小李,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变成这样?"小李冷笑,"是这个社会把我变成这样的。我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找到个工作,工资低得可怜。您们知道在这个城市生活有多难吗?"

"可是你不能杀人啊!"

"不杀人?"小李的声音越来越疯狂,"那您们告诉我,怎么弄到钱?您们的养老金够我还房贷吗?够我结婚买车吗?"

老王听着这番话,心里既愤怒又悲哀。这个年轻人已经完全扭曲了。

"那些老人都死了?"老王问。

"死了?"小李看向他,"王大爷,您想得太简单了。"

"什么意思?"

"他们还活着。"小李坐下,"但是,能活多久就不一定了。"

"你把他们关在哪里?"

"一个您永远找不到的地方。"小李冷笑,"不过,如果您配合签字,我可以告诉您他们的具体位置。"

老王心里一动。如果能套出那些老人的下落,就算自己冒险也值得。

"你先告诉我他们在哪里,我再考虑签不签字。"

"王大爷,您觉得自己有讨价还价的资格吗?"小李拿起刀,"现在签字,或者去陪他们,您选吧。"

这时,李大妈突然站了起来:"小李,放了王大爷!"

"妈,您说什么?"

"我说放了他!"李大妈声音颤抖,但很坚决,"我不能看着您继续犯罪!"

"妈,您疯了?"小李不敢置信地看着母亲。

"我没疯,疯的是你!"李大妈流着泪说,"小李,你还记得小时候吗?您最听话,最善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

"别跟我说这些没用的!"小李怒吼,"现在退不了了!"

"能退!"李大妈走向儿子,"只要您现在停手,还能挽回!"

"挽回?"小李冷笑,"妈,您知道我这两年做了多少事吗?单是养老金诈骗就有十几起,涉及金额上百万。还有那三个老头子..."

"所以更要停手!"李大妈抓住儿子的胳膊,"小李,听妈的话,把那些老人放了,然后自首。"

"自首?"小李甩开母亲,"然后去坐牢?妈,您疯了吧?"

"坐牢总比..."李大妈的话没说完。

"总比什么?总比死刑?"小李的眼中闪过疯狂,"妈,您觉得我还有退路吗?"

说着,他突然抓起刀,指向老王:"既然您不肯签字,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就在这时,老王突然大喊一声:"行动!"

话音刚落,房门被撞开,十几个警察冲了进来。

"警察!不许动!"

小李手中的刀还没来得及落下,就被两个警察制服了。

"王大爷,您没事吧?"刘警官冲上来关切地问。

"我没事。"老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幸亏你们来得及时。"

"对不起,我们差点就迟了。"刘警官说,"您身上的窃听器工作正常,我们把刚才的对话都录下来了。"

原来,老王在来之前就配合警方安装了微型录音设备。刚才的对话,都是证据。

小李被戴上手铐时,还在不甘地吼叫:"你们抓不住我的!没有证据!"

"没有证据?"刘警官冷笑,"你刚才的话都被录下来了。而且,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三个失踪老人。"

小李的脸色瞬间变了:"不可能!你们怎么可能找到?"

"根据你父母提供的线索,我们昨天就在郊外的废弃工厂找到了他们。"刘警官说,"虽然受到了惊吓,但都还活着。"

听到这个消息,老王眼泪差点流下来。感谢老天,那些老邻居都还活着!

李大妈瘫坐在沙发上,哭得不能自已。张福贵也老泪纵横,不停地说:"我们对不起大家,对不起王大哥..."

"现在说这些没用了。"刘警官说,"你们涉嫌诈骗和非法拘禁,也得跟我们走一趟。"

"警官,我们愿意配合。"李大妈擦着眼泪说,"只求您能从轻处理我们。毕竟我们也是受害者。"

"这个要看法院的判决。"刘警官客观地说,"不过,你们刚才的表现会作为量刑参考。"

05

一个月后,这个跨省养老诈骗案在中级法院开庭审理。

经过深入调查,警方发现这是一个组织严密的犯罪团伙。小李只是其中一个头目,在他上面还有更大的"老板"。

这个团伙的作案范围遍及三个省份,受害者多达50多人,涉案金额超过500万元。他们专门针对独居老人下手,手段从最初的简单诈骗,逐步升级为非法拘禁、敲诈勒索,甚至准备实施更严重的犯罪。

小李作为直接实施者和地方头目,被判有期徒刑十五年。他的上级头目和其他主要成员也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李大妈和张福贵因为在关键时刻选择了站在正义一边,而且积极配合警方调查,提供了重要线索,被法院判处缓刑两年。

庭审中,更多的内幕被揭露出来。

这个犯罪团伙有着严密的分工:有人负责物色目标,有人负责接近老人取得信任,有人负责具体实施诈骗,还有人负责"处理"不配合的受害者。

他们的选择目标很有规律:

首先,年龄在65岁以上的独居老人。

其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包括养老金、存款或房产。

第三,子女不在身边,或者与子女关系疏远。

第四,身体状况较好,不容易引起外界关注。

最后,性格相对单纯,容易相信别人。

老王几乎完全符合这些条件,所以成了他们的重点目标。

在法庭上,小李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但始终没有表现出悔恨。

"我不后悔。"他对法官说,"在这个社会里,不狠一点就活不下去。"

"你觉得你的行为是正当的?"法官问。

"不是正当,是必须的。"小李冷冷地说,"您们这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您们知道一个普通年轻人在大城市生活有多难吗?"

"困难可以成为犯罪的理由?"

"不是理由,是原因。"小李说,"如果社会给我们机会,谁愿意做这些事?"

听到这番话,法庭上一片寂静。

法官最后说:"贫穷不是犯罪的借口,困难不是伤害他人的理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伤害无辜的人。"

庭审结束后,老王接受了记者采访。

"王大爷,您当时不害怕吗?"记者问。

"害怕,当然害怕。"老王坦率地说,"但是更愤怒。这些人把我们老年人当成了砧板上的肉,不反击不行。"

"您觉得老年人应该如何防范这类诈骗?"

老王想了想,说:

"第一,重要证件要自己保管,不能轻易交给别人,包括很熟悉的人。"

"第二,要定期查询自己的各种账户,发现问题及时报警。银行和社保局都有查询服务,要学会使用。"

"第三,不要因为面子或者怕麻烦就忍气吞声。被骗了就要勇敢地站出来,及时报警。"

"第四,子女要多关心老人,经常联系。很多骗子就是钻了老人孤独这个空子。"

"第五,邻里之间要互相关照,但也要保持警惕。不是所有的'好心人'都是真的好心。"

"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老王看着镜头,认真地说:"我想告诉所有的老年朋友们,我们虽然年纪大了,但不代表好欺负。遇到坏人,该反击的时候就要反击。"

"同时,我也想对那些年轻人说,困难是暂时的,人生路还很长。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就走上歪路。害人害己,得不偿失。"

记者最后问:"这件事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老王沉思了一会,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只要我们坚持做对的事,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事件的后续处理也很圆满。

老王的68200元养老金全部追回,房产过户的虚假手续也被法院撤销。更重要的是,张大爷、刘大爷、孙大妈三位老人都平安获救。

虽然他们在废弃工厂里被关了近一个月,受到了很大的精神创伤,但经过医院的治疗和心理疏导,都逐渐恢复了健康。

小区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物业公司加强了安全管理,安装了更多的监控设备,对进出人员进行严格登记。

其次,成立了"老年人互助防骗小组",由老王担任组长。大家定期聚会,分享防骗知识,交流可疑情况。

最重要的是,老人们的防范意识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会了定期查询自己的各种账户,学会了保护个人重要信息,也学会了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寻求帮助。

"现在我们小区的老人都很团结。"老王说,"一个人容易被骗,一群人就不好骗了。"

半年后,老王被市里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还被邀请到各个社区做防诈骗宣传。

"王大爷现在是我们的名人了。"社区主任笑着说。

"名人算不上。"老王摆摆手,"我就是想让更多的老人不要上当受骗。我们这代人不容易,好不容易攒点钱,不能便宜了骗子。"

每当看到邻居们平安快乐地生活着,老王心里就充满了成就感。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一年后的一个黄昏,老王坐在阳台上浇花。夕阳透过窗户洒在他脸上,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智慧和生活的坚韧。

楼下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对面楼上的王阿姨在晾衣服,不远处张大爷正在和几个老友下棋。一切都是那么平静安详。

老王想起这一年来的经历,从发现被骗的愤怒,到决定反击的勇敢,再到最终胜利的喜悦。虽然过程充满了危险,但结果是好的。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年龄不是软弱的借口,智慧才是最好的武器。

68岁的退休金被冒领,本来是一件让人绝望的事。但老王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不仅追回了损失,还保护了更多像他一样的老人。

这,或许就是一个68岁老人最好的"反击"。

正如他常说的那句话:"我们老了,但不代表糊涂了。该明白的道理还是明白,该坚持的原则还是要坚持。"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老年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威胁。但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就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

老王的故事传遍了整个城市,成为了老年人防诈骗的经典案例。它告诉我们:面对犯罪,不分年龄,都应该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而对于那些试图利用老年人善良和孤独进行犯罪的人,这个故事也是一个警告:不要小看了老年人的智慧和决心。正义的力量,永远比邪恶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