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今天手机上弹出那条新闻时,我盯着“俞孔坚”三个字看了半天,差点以为是哪个无良小编把“俞敏洪”给打错了。
确认了好几遍,脑子里就一个念头:这剧本,哪个编剧敢这么写?
写出来都得被制片人骂神经病。
一个跟土地、跟水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人,一个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柔软,学会跟洪水和解的学者,最后,从天上,用最刚猛、最惨烈的方式,一头扎进了他最爱的那片湿地里。
这黑色幽默,开得也太大了点。
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在巴西潘塔纳尔湿地,坠机,62岁。
我总习惯念他“俞孔fen”,感觉这名字带劲儿,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这老哥在中国景观设计界,那真是个“扫地僧”级别的存在。
你可能没听过他的大名,但保不齐你周末遛弯的那个湿地公园,或者某个城市里那条刷爆朋友圈的“红飘带”步道,就是他和他的“土人设计”捣鼓出来的。
他就是这么个怪人,非要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给你硬生生掰扯出一片荒野来。
他跑巴西去干嘛?
不是享福,也不是开会,是在潘塔纳尔,那个全世界最大的湿地,拍一部叫《海绵星球》的纪录片。
你听听这名儿,多浪漫,又多“俞孔坚”。
他这辈子,可不就干的这个事儿么?
把地球当个活物,去听它的心跳,给它修补堵塞的“肾脏”。
潘塔纳尔湿地,对他来说,那就是麦加,是他所有理论的终极实体版。
他不是去出差,他是去见一个神交已久的老朋友。
结果,这位老朋友没跟他客气,用一种谁也想不到的方式,把他永远留下了。
圈外人看俞孔坚,履历金光闪闪,哈佛博士、北大院长、美国院士,国际大奖拿到能当扑克牌打。
可你要是见过他本人,或者听过他演讲,你就会发现,这老头儿身上那股子泥土味儿,是怎么也盖不住的。
他不像是书斋里养尊客气的大学者,倒像刚从村口田埂上跟人吵完架回来的倔老农,眼神里全是“我不管,我说了算”的坚定。
他的人生,就是一部“非主流”打怪升级史。
九十年代,他顶着哈佛的金字招牌回国,所有人都觉得,这不得给我们整几个气派的欧式园林、雅致的苏式庭院?
结果这哥们一头扎进老家浙江金华的河滩里,对着一堆野草和烂泥塘开始琢磨。
他要当“土人”。
他指着那些被修剪得跟塑料花似的“精致”园林,公开炮轰,说那是“小脚美学”,是病态的,得治。
这话在当年,简直是往油锅里泼水。
你想想,那时候我们刚睁眼看世界,觉得啥都是外国的好,恨不得把白金汉宫搬到自家小区当门卫室。
你俞孔坚倒好,放着康庄大道不走,非说路边的野花比家花香?
所以他早期的作品,挨的骂比收到的夸奖多多了。
很多人看不懂,觉得丑、乱、土。
就拿广东中山那个后来拿奖拿到手软的岐江公园来说,他愣是把一个破船厂的铁锈架子、旧水塔全给留下了。
当时多少人戳着他脊梁骨骂,说这是拿纳税人的钱瞎胡闹,一点不“美观”。
可这恰恰是俞孔坚最牛的地方。
他嘴里的“美”,跟咱们理解的“漂亮”压根不在一个频道。
他要的是一种“生存的艺术”,一种能解决问题的景观。
下雨了水往哪儿跑?
小鸟在哪儿做窝?
我们去哪儿能真正撒丫子打滚,而不是隔着栏杆拍照?
他要的是生机勃勃,甚至有点野蛮的生命力,不是一个死气沉沉、需要精心伺候的盆景。
这就是后来火遍大江南北的“海绵城市”理论的种子。
说白了,就是别跟老天爷抬杠。
城市一下雨就“看海”,不是雨太横,是我们自己把地表全铺成了铁板一块,把城市的“皮肤”给封死了,水没地儿去,可不就跟你耍脾气么。
俞孔坚的法子,土得掉渣:把硬地变软,多挖坑,多种草,让城市变成一块大“海绵”,下雨时吸水存着,天旱了再慢慢吐出来。
这套嗑,现在听着像常识,搁二十年前,那就是颠覆。
它挑战的是几百年来人类“人定胜天”的傲慢。
俞孔坚就像个城市的老中医,不开刀不猛药,就给你调理。
他告诉你,城市的病根在“肾虚”,得养。
这套“土方子”能从学术圈的异端邪说,变成国家战略,背后是俞孔坚和他那帮“土人”在泥潭里滚了二十年的结果。
他得跟官员磨嘴皮子,跟开发商掰手腕,跟保守派同行打擂台。
他就像个传教士,一遍遍地布道:野草比草坪健康,杂乱比整齐坚韧。
我总能脑补出这么个画面:在一堆欧陆风情效果图的规划会上,俞孔坚颤颤巍巍地拿出一张画着芦苇荡和水坑的设计图,全场死寂,然后是窃窃私语。
那感觉,就像在一屋子唱K的麦霸中间,你非要上去唱一段昆曲,尴尬又悲壮。
但时间最终给他站了台。
十几年过去,当年被骂“丑”的公园,成了市民最爱待的地方。
中山岐江公园成了城市名片,秦皇岛的红飘带公园用最少的钱干了最漂亮的事。
更重要的是,大家伙儿慢慢咂摸出味儿了,那种有点野的“自然”,才是最高级的美。
他赢了。
用自己的偏执,硬生生在中国开创了一个学科,让“景观设计师”成了个体面的职业。
他让无数中国城市,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和水的关系。
可就在他功成名就,被全世界的光环包围,正要去他理论的圣地朝圣时,命运给他开了个最残酷的玩笑。
飞机坠落的那一刻,他或许看到了潘塔纳尔湿地那无边无际、如同星球表面般壮阔的水网。
那不就是他画了一辈子的图景么?
一个水系丰沛、生命自由流淌的世界。
他坠入了他深爱的“海绵”,只是这拥抱,太沉重了。
他的离去,让这个坚硬的世界,又少了一个想让它变得柔软的人。
而他和大地最后的对话,我们谁也听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