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争这么久了,到底谁敢真正“出手”?俄乌战场上,每一次爆炸都牵动着全球的神经,可是各路大国看似站队鲜明,实际操作却极其保守。最近基辅又一次蒙受了几十年来最猛烈的空袭,根据乌方数据,俄罗斯出动了800多架无人机,外加十几枚导弹,炸毁了民生基础设施,也让很多普通人心里的安全感彻底崩溃。可与此同时,各国政要唱高调很卖力,比如法国、英国议会里的发言连台本都快念到刷爆头条了,但现实又有几个敢迈出实质性的援助那步?普京一句“谁出兵就打谁”,像一把高悬的利剑,欧洲那些自认是民主卫士的大国,面对这种强硬警告,只能在嘴上较劲,在行动上犹犹豫豫。
其实看法国和英国就很明显,分析数据显示他们在过去一年援助乌克兰的实际资源投入相比于发表的态度,比例低得可怜。法国总统过去几个月公开支持乌方,呼吁欧盟必须维护乌克兰主权,但涉及具体派兵计划的时候,法国防务委员会成员纷纷表示“当前形势极为敏感”,难以贸然行动。英国看似气势汹汹,政治家们言语更为激烈,但据英国《卫报》总结,目前议会并没有通过任何实际的直接军事介入决议。欧洲社会的智库普遍指出,普京的威胁下,欧美还没钱到真正无所畏惧的地步,毕竟在普京眼里“出手就是下场”,对于这场战争,谁敢冒自己国家的风险?
乌克兰这边日子是越来越难熬了。基辅连着几天的警报声像一首永不停歇的丧钟,这座首都的普通人只能趴在地铁站、地下室里度过很多不眠之夜。据乌克兰媒体调查,超过八成的基辅居民对未来感到极度悲观,一些市民甚至在接受采访时说“已经习惯头顶炸弹”。而俄军用无人机加导弹的组合,无论是军事目标还是能源系统,打击面越来越广,导致很多医院都停电,食品供应成了问题。从联合国救援组织的数据来看,最近三个月乌克兰城市居民在医疗、饮水上遭遇困难的比例上升了40%以上。不仅是物理上的打击,更是心理层面上的压迫。基辅街头不少人的表情已经有了麻木感,甚至小孩子见了远处来袭的火光都不再哭喊。战争带来的不是影视剧里的热血,而是漫长的焦虑和沉默。
这种困局,外部援助能持续多久?近段时间,美国的战略转向让许多乌克兰政客和民众一下看清了现实。拜登政府已经公开宣布,把国防重点“收缩”回本土,避免与俄罗斯或者中国类似的大国发生直接冲突。美国参议院的最新投票显示,关于乌克兰的新一轮军事援助方案处理得越来越拖沓,有部分议员甚至直接喊出“美国要把自己的家顾好”。美国媒体本站通过民调发现,有超过六成美国民众认为给乌克兰太多援助“不合算”,尤其眼下经济并不乐观的时候,谁也不想为别人的仗“买单”。美方愿意花多少钱、出多少力?乌克兰其实已经心知肚明。最近基辅一些官员在与国内媒体沟通时已经开始调整说法,他们不再强烈要求欧美立即派兵,反而暗示“必须为妥协做心理准备”。这种话背后,是坦率面对西方支持有限的现实,也是对乌克兰自身后路做舆论准备。
不过,不只美国在算账,欧洲东部的几个邻居也同样在自己的算盘里来回打转。波兰本来是全欧盟对乌援助最积极的“铁杆”,甚至在2022年春天短短几个月内,接纳了超过一百万乌克兰难民,还送来大批军事装备,自己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可是时间到了2023年,波兰突然转了个弯,先是因为谷物价格和乌克兰吵起来,随后在军事援助上也开始收紧。波兰政府甚至在公开场合说“我们首先得保护自己的农民利益”,政府内部文件显示,他们在对外政策上开始优先考虑自身安全和经济稳定。这个转向让外交评论员们大跌眼镜,也揭示了东欧国家其实更像是夹在大国之间的小兄弟,遇到真正威胁时,他们合作是有限度的,能帮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绝不把自己卷进去。
更别忘了战争边界上的白俄罗斯,这个俄罗斯铁杆盟友从一开始就毫无保留地支持俄军,不光给俄军提供后勤基地,还允许在白俄罗斯境内部署大量俄方军力。到2023年了,因为瓦格纳集团闹事,卢卡申科总统同意俄罗斯在本土部署战术核武器,这一消息一经公布,东欧地区安全局势直接拉响红灯。白俄罗斯走到这种地步,反倒把自己和俄乌冲突牢牢捆在一起;既帮了俄罗斯,也把自己的国家推向了外交孤岛。东欧小国在大国博弈之间,根本没有太多主动权,更多是被动应对。
土耳其这边则是黑海地区不可忽视的力量。俄乌开打后,土耳其一度站出来当起了“调解人”,促成了有名的黑海粮食安全协议,让全球不少国家的粮食供应得以维持。但协议到2023年夏天突然中止后,土耳其马上派军舰加强黑海巡逻,自己跟乌克兰、俄罗斯都谈判,就是不轻易表态站在谁的一边。法国议会也曾专门讨论过黑海安全航道问题,谁都知道粮食供应和航道畅通对欧洲稳定至关重要,但除了土耳其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敢在这里“单挑”。事实上,不管是大国调解,还是地区强权布局,都是在确保自身利益的安全不受损的前提上做事。
回头看整场俄乌冲突,比起单纯的地区战争,它更像是全球各方利益的角力场。普京的强硬姿态,基辅的巨大伤亡,以及美国和欧洲战略的收缩,背后其实都是现实主义的算计。在西方支持趋于有限的时候,乌克兰本身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底线,而那些波兰、白俄罗斯、土耳其这样的邻国和区域大国,也都在重新权衡自己的利益和安全。专家们分析,未来无论冲突怎么走,都不会有简单的黑白分明,只有不断变化的利益交换和安全妥协。
战局最终怎样收场,也许只会比现在更复杂——明天的不确定,远比今天的炮弹还要沉重。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