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说,你是不是也满脸写着“终于要降息了”的期待?可我想问一句:你发现没有,这轮降息预期已经把市场炒得跟过节似的,要是真翻车,难道不会就是一只“黑天鹅”?
我查了下数据,8月美国非农新增岗位只有2.2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5万,失业率还升到4.3%,创下2021年以来新高(来源:路透社、卫报)。市场因此几乎笃定美联储9月会降息,CME工具显示投资人接近100%押注会降0.25个百分点(来源:FinancialContent Markets)。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标准渣打跳出来,说不排除一次性降息0.5个百分点——这听着是不是有点离谱?(来源:路透社)
你看眼下的情况:
股市狂飙:纳斯达克创下年内第21次新高,标普500和道琼斯也接连上扬(来源:华尔街日报)。
美元走弱:跌到七周低点,黄金刷新纪录(来源:路透社)。
看上去像是提前开派对,可问题是,真到时候能兑现吗?
我梳理了几种潜在的“黑天鹅”情景:
一、要是根本没降息
市场普遍认定9月17日会议必降,价格已经提前反映。万一美联储一句“仍在观望”或者“还没准备好”,落差会非常大。别忘了,标普、纳指、债券收益率这些行情都是建在预期上,一旦破灭,就像气球突然被戳破。Seeking Alpha就提醒过:别忽视那14%的“不降息”概率(来源:Seeking Alpha)。
二、要是一次性大幅降息0.5%
标准渣打提出这种可能性,理由是就业数据太差(来源:路透社)。短期看,这会让全球市场嗨翻:利率大跳水、借贷成本骤降、资产狂涨。但后续呢?通胀压力可能迅速回头,各国央行跟不上,输入性通胀积累泡沫。这可不是纸上谈兵,历史上类似场景确实导致过通胀反扑与资产泡沫。
三、先降后加,来个“回马枪”
听着像阴谋论,但并非不可能——先给点甜头刺激市场,再突然加息收割,债务泡沫可能瞬间爆破。尤其是新兴市场最危险,前一秒资产狂飙,后一秒资本撤离,破裂的速度让人招架不住。
再看看背景:美联储前五次会议都维持在4.25%–4.50%区间(来源:Wikipedia)。可另一边,通胀依然高于目标,8月CPI年率预估3.1%,核心CPI还更高(来源:Investopedia)。这让他们犹豫不决,降息不只是救市,更是在就业与通胀之间艰难权衡。
我最近在几个朋友群里看到,大家只盯着“会降”,却少有人想过“不降怎么办”。昨晚翻数据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心里打鼓:要是突然反转,冲击有多大?甚至连口袋里的微信红包都不敢花,生怕这个“利好”最后变成坑。
说到底,我们普通人能做的不多。可至少得保持点清醒,不要光跟着欢呼。想一想,如果周三结果是“还不降”,或者“降了又加”,你准备好了么?有人已经提前做对冲或清仓吗?这,才是真正面对不确定性应该留的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