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发增税至三倍,中方坚决反击,再次针对美方盟友出手

距离特朗普上次说“100%关税”还不过两周,他又扔出个大新闻,说要对芯片和半导体涨税,可能涨到200%甚至300%呢。

全球芯片行业的供应链一下子就绷紧了神经,台积电的股票也跟着大幅波动。而在地球的另一边,中方悄悄开启了对美国盟友的第二轮反制措施,整个贸易战的火药味比以往更浓烈了。

三份反倾销公告在当天无声无息地放出,锁定了美国两个最重要的盟友。

第一条:300%的关税措施,特朗普那招“芯片核弹”,到底让谁震醒了?

这回特朗普盯上的,是半导体这个现代工业的“心脏”宝贝。从智能手机到军事装备,芯片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可更“狠”的是,他兜里还拿出了“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承诺在美国设厂的公司,关税统统免掉。

苹果公司打算投入6000亿美元搞本土制造,好像也被暗示可以“网开一面”了;反倒是台积电,成了挺尴尬的那一位——它在亚利桑那州的新工厂要到年底才会正式投产,目前90%的产能还在台湾。

一位业内分析师坦言,要是真把关税提高到300%,台积电对美出口的芯片,价格可能会涨到原来的两倍还多。

台积电现在真是夹在两头难办,一方面在亚利桑那州忙着盖新厂,年底就得开始出货;另一边,台湾的工厂还是主要供应美国的绝大部分订单。

要是真的收了300%的关税,台积电就得面对利润被吃掉的窘境,要不就把这成本转嫁给苹果、英伟达这些在美国的客户,结果还是美国消费者最后的买单。

苹果、英伟达这帮美国大佬,要不就自己扛住涨的成本,要不就得放弃老合作伙伴。台积电厂里,工程师们正熬夜调试美国工厂的设备,可眼前的难题还真是无法一口吃成个胖子。

其实,这背后隐藏的意图可不像表面那么简单。白宫拿出“国家安全”这块旗挡门,强调依赖外国芯片会威胁到美国的安全。可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其实是在逼全球芯片厂家“站队”。

第二段,关税大战全面爆发,美国家庭的荷包可就先“吞亏”了。

芯片关税不过是特朗普关税大剧的冰山一角。在短短十个月里,他对60多个国家的商品都上了关税,把美国的平均进口税率提高到18.6%,达到了自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高水平。

财政部笑得合不拢嘴,关税收入从1月的73亿美元飙升到7月的277亿,十个月里一共拿了1357亿美元。

不过,普通美国人可没啥笑意。耶鲁大学分析,关税短时间内让物价一下子飙升了1.8%,每个家庭都默默多花了大约2400美元。在超市里,鞋子的价格标签悄悄上涨了39%,T恤贵了37%。

汽车厂可真是压力山大。通用汽车估算,今年因关税多掏出50亿美元;丰田的利润猛跌37%,干脆把年度预期也往下调了。

就连啤酒和葡萄酒这块儿也没能幸免,酒商们纷纷联名发声:15%的关税恐怕会导致2.5万个岗位丢失。

这次关税风暴的背后,竟然隐藏着一套“合法的遮羞布”。今年4月,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开始对半导体展开调查,可按照正常流程来,得花几个月甚至更久时间呢。

特朗普明显没打算等太久,直接放话试试水。用一些特别夸张的数字制造出点恐慌气氛,这其实是他惯用的谈判手段,目的就是压迫企业赶紧在美国本土加快建厂的步伐。

就在五个月前,中美两国还站在那悬崖边上,全面贸易战挺得紧。到了四月,双方都加征了125%到145%的“杀伤性关税”,股市也跟着一跌不振。

不过,变化来得也挺快:五月份的日内瓦会谈让两国暂时握手言和。中国把美国商品的关税从125%降到10%,而美国对中国的关税也从145%减到30%,两个大国在这90天里按下了“暂停键”。

这三个月的缓冲时间,变成了企业的一根救命稻草。美国的进口商们拼命清点货物,赶紧囤起来,怕谈崩了。一个做跨境电商的说,他们在越南又新开了三条生产线,万一关税又涨,他们就得从东南亚游走绕路!

特朗普的“反复无常”一直没停过,一边跟中国谈合作,一边又对盟友挥起大棒:巴西被加征50%、印度也50%、加拿大35%,接连受挫,只有墨西哥因为北美贸易协议躲过了一劫。

四、中方还击:针对美国的盟友进行精准打击

在应对关税压力时,中方并没有直接硬碰硬,而是采取了“围棋式”的策略,从五月开始,中方就几次出手进行反击。

停止对美国产品征收关税,同时增加对澳大利亚、加拿大的锂矿和农产品的采购限制,直接打击美系盟友的经济命脉。

初步裁定认为,加拿大和日本的卤化丁基橡胶有倾销行为。自现在起,加拿大公司最多要交40.5%的保证金,日本企业则最高30.1%。

反制措施直接针对加拿大农业的核心产业,油菜籽,对所有相关企业统一征收75.8%的保证金。同时,还向加拿大发出警告,中国已对加拿大豌豆淀粉展开反倾销立案调查,后续或许会加征关税。

加拿大成为主要目标绝不是偶然。到了今年7月,加方突然宣布对所有含有中国钢铁的进口货加收25%的附加税,还规定中国钢铁的年度进口量不能超过2024年的一半。

在更早的6月,还打着“国家安全”旗号,强硬要求中国安防公司海康威视在加拿大的分公司在120天内关闭。

这些动作被很多人当作是在向美国递“投名状”,可偏偏美国转身对加拿大的商品征收了35%的关税,热脸贴冷屁股,挺尴尬的。

日本的税率看起来挺低,可实际上背后藏着点心思。在美日第五轮关税对话中,日本为争取美国的让步,主动提出了两项针对中国的措施:一是帮忙美国攻破稀土加工技术的难题,二是增加从美国采购半导体和能源,还要支持美国重新振兴造船业。

前者瞄准的是中国掌握的关键战略资源,后者则直指中国在造船业全球领先的位置。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加快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施,去年上半年对东盟的出口涨了21%,供应链悄悄地开始向东南亚转移。

中国在示意美国:你的伙伴未必都跟你保持一致。

在亚利桑那州的炽热沙漠里,台积电正在紧锣密鼓地拉升新厂的封顶速度。美国工人们汗水直流,抢时间、拼速度,就像特朗普那300%的关税倒计时,紧逼着工期,像一根鞭子抽打着施工进度。

在太平洋西岸,一艘装满锂矿的货轮慢悠悠地离开澳大利亚港,开向越南的新客户。在这场贸易大战的火药味中,有些人被迫站队,有些人则悄悄转身,走自己的路。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