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money是真不行”,这社会就是这么实在,尤其现在日子过得这么快,好像干啥都绕不开“向钱看”这事儿。
其实吧,该花钱的服务大家都能接受,最怕的就是那些藏着掖着的“隐性消费”——看着好像就几块钱,可真遇上了能气人半天,关键是积少成多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甚至有人吐槽“这老板怕不是穷疯了吧”,到底是啥消费能让大伙儿这么火大?咱接着往下看,看到最后一个,我都忍不住想喊“这也太离谱了吧”……
第一名:打包费
天儿越来越热,点外卖的人也越来越多。外卖小哥裹着厚厚的防晒服,在街里巷外穿梭,就为了把热乎饭送到你手上,可这饭背后的事儿,你真不一定清楚。
今天咱不聊外卖干不干净,就单说这打包费——最近是真越来越贵了。以前餐具都是免费的,现在不光餐具要收钱,连打包盒都敢漫天要价,便宜的1块、3块,要是点份大份的水煮肉片,光打包盒就得5块,再加上配送费,有时候那包装钱比饭菜本身都贵!
好多人都吐槽,现在外卖打包费简直没边儿了。你想啊,要是在店里吃,商家还得雇人洗碗,那也是笔不小的人力成本。可现在呢?这么个廉价的塑料盒子,居然敢卖5块钱,换谁不得吐槽一句“太坑了”!
前阵子我还刷到个新闻:有人买了碗炸酱面,想拿免费袋子装,结果老板不乐意,非得逼着人家用打包盒,顾客气坏了就发网上吐槽。这不明显嘛,就是想靠打包盒多赚那几块差价!
而且有调查说,这些外卖餐盒质量差得离谱,有的居然是用劣质医疗废物加工的,一点儿安全性都没有。滚烫的饭菜装进去,还会释放有毒的东西,对身体不好就算了,居然还要收钱,这换谁能不气?
按道理说,顾客买东西,商家给打包本来就是该有的免费服务,现在倒好,成了商家赚钱的路子。这种乱象真该好好管管了——外卖盒子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这么干实在不地道!
第二名:各种会员费
现在看电视的人好像越来越少了,不光是因为手机更方便,更重要的是电视里全是“门槛”,各种VIP费用看得人眼花缭乱,连好多老人都搞不明白咋开电视。
想看儿童动画片?得买儿童VIP;想看动漫?得买动漫VIP;想追综艺?还得再买综艺VIP。一开始有人为了看某个节目,扫个码就办了全年VIP,结果办完就后悔了——这VIP只能看一类节目,想换个别的看,还得再掏钱!
电视上的收费,那真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到处都是坑,每个坑还不一样”。以前看电视都是免费的,现在全变成有偿服务了,也难怪大家越来越不想看电视。现在更多人宁愿躺着刷手机,也不想开电视,就是因为这事儿。
其实我也知道,做电视节目肯定要花钱,适当收点费大家能理解,可现在倒好,变着法儿地收钱,让人防都防不住。有人算过,一年光开各种会员就得花上千块,这么算下来,真觉得有点亏。
而且不光是电视,现在好多APP想解锁新功能,都得花钱。说到底,这就是个啥都得谈钱的时代,没money连啥服务都享受不到。
就像去迪士尼,办个VIP通道就能不用排队直接进,可要是只买普通门票,就得排大长队,有时候一天下来也玩不了几个项目。“门票之外还有门票”,这早就不是秘密了,跟电视收费简直是一个套路。
之前也有不少名人吐槽过电视收费的事儿,可到现在也没见改善。不知道以后会咋样,但我觉得,这真不是啥好现象。
第三名:餐具费
现在去饭店吃饭,有个特奇怪的事儿:越是大饭店,桌上摆的越是已经拆封、消好毒的餐具;反而那些小饭馆,用的全是密封包装的餐具。
可不管是大饭店还是小馆子,大家用之前都爱拿开水烫一烫——这也能看出来,大家其实对餐具卫生没底儿。
更让人纳闷的是,那些小作坊消毒的餐具,居然还要收费,1块钱一位,有的甚至收2块。要是跟朋友聚餐,光餐具费就得花几十块。
除了餐具,连餐巾纸都成了收费项目。按咱们的老想法,去饭店吃饭,商家提供餐具和餐巾纸不是天经地义的吗?可现在倒好,这些全变成有偿服务了。
要是商家真能把餐具消干净,收点费也就算了,可偏偏好多商家为了多赚钱,使劲压缩成本。媒体也曝光过,这些餐具都是在特脏的小作坊里洗的,别说干净了,说不定还带着细菌,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我觉得,大家对餐具收费生气,主要是因为花了钱,却没得到应有的服务——钱花出去了,连个干净的餐具都没享受到,换谁能不气呢?
第四名:景区收费“膨胀”
现在到了暑假,又到了旅游旺季,各大景区全是人。景区里的小卖部,物价也跟着“水涨船高”。
在超市1块钱一根的冰棍,到了景区里,动不动就5块起步,有的甚至卖10块。其实这种涨价,游客们多少也习惯了——毕竟不管啥东西,一进景区就得翻倍卖。
我也知道,景区里的小卖部摊位费、成本费可能高点,但也不能贵得这么离谱吧?景区是不是也该管管?平常2块钱一瓶的矿泉水,到了景区就卖5、6块,这谁能接受啊?
除了饮料零食,要是在景区里吃饭,那价格更是“天价”。还记得几年前青岛“天价大虾”的新闻不?一只虾按38块收费,其实这都不算个例,景区里各种变相收费多了去了。
有时候你看的菜单,跟最后结账的根本不一样,菜单里全是陷阱。比如“青岛大虾38元”,菜单上没写是“一只”,等结账的时候商家还觉得自己委屈,说“我都明码标价了”。
现在好多游客去景区,都愿意自己背足够的吃的,就是怕掉进这种坑里。当然也有不缺钱的游客愿意在景区消费,可景区饭店不光卫生不达标,味道也时好时坏,真不值那个价。
景区这种变相收费,有时候比门票还贵。不过现在淄博做得就特别好,人家作为旅游城市,景区收费没涨价,还是原来的低价,这也是淄博旅游能火这么久、大家觉得淄博宜居的原因——其他景区真该好好学学!
第五名:吊瓶座位收费
最后这个变相收费,真是又让人防不住,又没辙——就是在医院打吊瓶,连座位都要收钱。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好多医院都有这现象了。
你想啊,本来身体就不舒服才来医院打吊瓶,总不能站着打吧?身体根本扛不住。有的人能躺着打,但要是病床不够,就只能坐椅子上。
结果医院就抓住这点“商机”,在椅子上贴个二维码,想坐就得扫码付钱,有的按分钟算,有的按天算。本来生病就够难受了,现在连个坐的地方都要花钱,真是苦不堪言。
谁没事愿意去医院啊?去医院的都是身体不好的,看病已经花不少钱了,现在连座位都要收费,这换谁能接受?
也难怪现在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这边医生想着法儿从病人兜里掏钱,那边病人身体不舒服,还得防着各种“陷阱”,这能不有矛盾吗?
结语
这些收费乱象,其实说白了就是“你不看紧自己的钱袋子,别人就会想办法掏走你的钱”。所以以后出门在外,一定要多留意收费提示,别稀里糊涂花了冤枉钱!#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