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一项超级工程正式启动,那就是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这项工程投资高达 1.2 万亿,堪称中国水电项目中的 “巨无霸”。如此大规模的投资,无疑会在市场上掀起一阵惊涛骇浪,相关产业链也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建筑、建材、钢铁、工程机械、民爆等多个板块,都会被带动起来,形成多产业共振的局面。
与此2025 年 “新基建 2.0” 政策也在不断扩容。国家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不光是为了拉动经济增长,还着眼于边疆开发与绿色基建的战略协同。通过建设基础设施,不仅能改善边疆地区的发展条件,还能推动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一位牛散的投资动向格外引人关注,她就是张素芬。这位牛散的持仓战略很有特点,喜欢布局低估值的股票。在她持有的 6 只股票中,有 5 只股价都低于 5 元。而且,她特别偏好国企,持仓的 6 家公司里,有 5 家都是国资控股,背后的股东包括上海、陕西、新疆等地的国资委。从操作上看,她在今年一季度逆势加仓,新兴铸管增持了 730 万股,建研院增持了 178 万股,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深意呢?
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张素芬采用的是 “政策 + 低价” 双轮策略。她重仓国企基建股,因为这类股票有政策支持,相对更稳定。拿柳钢股份来说,她以 2.98 元的成本买入,现在股价已经涨到 6.74 元,收益翻倍。但不是所有股票都这么幸运,比如建研院,业绩暴雷,可即便如此,张素芬依然选择加仓,这背后的逻辑,值得我们好好琢磨。
接下来,再看看张素芬持仓的六只核心股票。上海建工,作为全周期建筑资质的龙头企业,拥有很强的竞争力。张素芬持有 5650 万股,是公司第六大股东。而且,长三角一体化政策也给上海建工带来了红利。不过,地方债问题可能会影响基建回款,这是需要注意的风险。
陕建股份,是唯一一家从事石油化工建设的上市公司,稀缺性不言而喻。张素芬持有 1370 万股,夏重阳持有 3360 万股,两人分别是第三和第六大股东。随着中亚能源管道建设的推进,陕建股份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建研院,是张素芬唯一重仓的民营企业。但这家公司中报预降 84.66%,业绩不太乐观。不过,建筑减碳认证新规的出台,或许能为建研院的转型带来机遇。
新兴铸管,在全国球墨铸铁管产能布局上占据优势,技术壁垒较高。张素芬在一季度增持 730 万股,目前持有 3650 万股,是公司第四大股东。随着水利管网更新改造计划的推进,新兴铸管的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
柳钢股份,张素芬的这笔投资堪称经典,成本 2.98 元,如今股价翻倍。不过,季报后流通股东情况存疑,这给投资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柳钢股份所处的中国 东盟基建枢纽位置,也为它带来了区域溢价。
青松建化,拥有新疆最先进的水泥产线,技术实力过硬。张素芬持有 2210 万股,是公司第五大股东。中吉乌铁路获批,为青松建化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水泥行业配额新政的实施,可能会对公司的碳成本造成冲击。
从张素芬的操作中,我们能总结出一些投资策略。她喜欢 “5 元以下国资” 的股票,这类股票既符合低估值的要求,又有政策护航。在仓位控制上,她对业绩暴雷的建研院依然选择加仓,体现了逆向思维。在风险对冲方面,她采用区域均衡配置,将长三角、西北、边疆的股票组合起来;利用周期波动防御,配置钢铁、水泥、设计服务等不同产业链的股票。
智能建造革命将是基建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BIM 技术与基建的融合会带来新的机遇。跨境基建标的,比如东盟基建基金的布局机会,也值得关注。
在基建 2.0 时代,投资机会与风险并存。通过研究牛散的布局策略,分析核心标的的价值与风险,我们能更好地把握市场脉搏,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向。不知道大家对这些基建投资机会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