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串连血路冲锋,喷火烧敌暗堡,20米流血坚持

血路,20米。喷火兵张串连,拖着爆裂的右腿,硬是靠意志在泥土上留下一道猩红的线,死死抵住那根喷火枪,最终还是一次性将敌人的暗堡解决。“掩护我!”喊声炸开,战友都愣了,他自己像只豹子,明明疼到浑身哆嗦,还咬着牙往前挪,一步,两步,血越拖越长,越红,越狠。这个画面,谁忘得了?

老山那一年,整个山头都是迷雾般的硝烟。前线传来的爆炸像捶在心尖,不给喘息。47军139师416团“第一突击队”在浓烟还能看到山脊上的树一直在颤动,像下雨前一种压抑。张串连,在队伍里还算年轻,20岁,正好血气方刚。他背着重火——和那后边跟着呼啦啦挂件似的油瓶,三十斤重量,全凭腰腿扛。谁婉约谁细致不了,枪、鞋、喷火瓶一起要命。

敌人的火力就在不远的洞口。越军善于打地形,老山这块被他们钻洞开了密布全是,步兵想冲上去,一个个要过三关。他们洞口一露头,咱们就听得见突突突的枪声和碎石子飞起来的嘶响。谁想不想躲?都想。可要总躲着不干正事,谁还敢说自己是兵?喷火兵就得冲,谁能揪出洞口的鬼才是爷们。

张串连那天耳朵里全是锤子响。他靠到第一个洞穴前,那点火的程序练过了成百回。按喷枪,火线射出去,整个洞口先红后黑,很快,熊熊一片,里面是否嘶喊都不管,喷火,把对面那些看不见影子的家伙全烧出来,再无二话。完了,他再推着身体换新方向,洞、林子、乱石区,一口气打下来无数次。越军的伤亡有没有统计,不知道。他手里的喷火枪,听过的都记得那个瞬间的声音,轰,刺眼。

再后面推进,停不下来了。哪怕是再厉害的敌人,看到喷火兵冲,他们也会乱。可越军死拼的一个暗堡就在前边,机枪点得密,偷着扫射,谁过去谁得趴下。突击队不到三分钟把前边小阵地拿下了,越军这个点死死卡住路口,不破连一步都动不了。

张串连顾不上多想,旁边已经有战友中枪倒地。那一下真急了,他扯着嗓子喊掩护,重装备自己一个人往前冲,队友说这人有点“拧”。他动作太快,压根没想着怎么退,灌了全身劲,冲了十几米,偏生这一刻,敌人炮弹炸在十米外。那种感觉,说破了,比平时训练再高十倍的压力,气浪冲来,人压到地上,弹片割的大动脉,裤腿都来不及染色。血十个口子都堵不上,地跟红油漆一样。

张串连根本没停。战友扑上来要救他,他推开,全是死盯着前面的机枪口。“任务要紧”,磕出来的牙关,伤口没遮,一边往前拖一边灌泥巴。喷火瓶那重量从来没像这一刻那么重。队里说,这小伙扛着几十斤喷火器带伤不回头,顶多算拼命三郎。这回不是拼,是全压上了。

20米,真不是多远。可对那时候的张串连,每前一寸身子底下都是血,不是下雨流的水,都是他自己的命换的。有战友在后边揉眼,你要说多煽情,很难形容,可看见这一幕,大家都记住了,这不是电影镜头,这是每个步兵心里解不开的扣。

硬是拖到最佳攻击距离。他再不敢耽误,手按喷射钮,大火劈面冲进暗堡。两道火龙喷射,黑影在火光里跳了两下,再没声音了。那时整个掩体都被吞了。敌人没再还手,队伍得以继续往前。张串连自己,扛不住了。

他躺下来,气慢慢减弱,那时候嘴角还能提。说不上轻松,这种笑硬生生咬出来,倒像一种释然。他的身体当场塌在烧焦的土地上,后来统计才20岁。本地陕西洛川人,18岁应征入伍,在师防化连喷火排算骨干。10.14任务,种子队员直接配属突击队,带喷火瓶冲最前。火把凑近了,敌人暗点清光。他牺牲那会,很多跟他一样西北娃还没走进部队,但故事已传遍整个连。“战功二等”,追认后写在家乡那面英烈墙上。

看现在,年轻人容易热血。但真把他们放到那年村口,叫他们背喷火器冲阵地,能踉跄几步?喷火兵的活,扛装备上山容易累瘫,平地爬行,还得躲碎石和近距离子弹。洞穴反攻,一个喷火瓶一个“终极武器”。谁是敌人,谁能憋着不动?当年喷火兵一个人能当半个班用,全队被一个人撕开一道口。越军地形再复杂,遇上张串连,也得躲。

总说历史轮回。大秦锐士守北疆,踏南越,护家园。现在,老山前线成了“网络段子”,人名却还没人敢忘。你看关中旧时的士兵铁甲大刀,一刀一骑兵。一千年后,装甲换喷火瓶,铁水变油气,冲击力只会更猛。匈奴、百越、瘴疠草莽地,被一代又一代陕西汉子撞碎。不打退,怎么保护家门?谁说只有城里高学历才护国,西北旱地出大勇气,真碰上要冲刺,絮絮叨叨都讲不出来――全是身体带着死劲往前走。

喷火瓶和喷气器,这两样,在陆军突击队心里都不是普通家伙。训练时,大夏天重装跑山,喘到不行,教官在后面摔水壶。张串连跑得最远,从不说苦,背后油瓶敲得节奏啪啪响。平常人扛五斤都嫌重,他扛三十斤照样凌晨出勤。他心里盖的印章,绝不是“只会冲动”,是必胜信念,活着替战友开路,死了也不让敌人把防线穿开。

战斗场外,谁也不知道他牺牲那天,全队沉默。人走了,装备擦拭得尤其光,没人摆架子。陕西洛川的父母,收到通知时瘫倒了。思乡,思人,无言。“牺牲”大概比“离开”沉得多。可故事下来了,谁敢说喷火兵没用?老山脚下红土、青草,还有那一道血痕,是谁都走不掉的命。

再往后,网络跟帖一片,在贴吧、帖子、论坛,网友转发时说:真男人不惧死,这种烈度青春,全社会都该记住。弹幕刷过去全是破防。什么是英雄?不是摆雕像,也不是立传记。是敢上,是不怕,是走血路还把火喷到最后。

喷火兵张串连,20岁的心跳停在血泊和火光之间。血路,20米,写下的是中国军人骨头里的坚硬。我们这个国、这个民族,是被这样的人一代代撑起来。春花会谢,浪头再高,也没法埋住名字。喷火瓶背带磨出的茧、枪口的余温、拖地的血痕,这才是中国钢铁脊梁。

这样的人,还怕什么?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